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痛经(经期疼痛)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全身,子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月经初潮后女性,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
  • 典型症状:恶心与呕吐 经期小腹坠痛 下腹痛 下腹坠胀 经期前乳房痛
  痛经(dysmenorrhea),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典型症状:恶心与呕吐 经期小腹坠痛 下腹痛 下腹坠胀 经期前乳房痛

一、症状: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历时1/2~2小时。

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

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小时。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天者。

二、诊断标准:

1、中医痛经辨证

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

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原发性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逝。

原发性痛经的诊断

主要在于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疼痛开始的时间、类型及特征。根据:

①初潮后1~2年内发病;

②在出现月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

③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④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

(2)继发性痛经   

  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Ⅱ度宫颈糜烂:炎症可循淋巴循环扩散到盆腔导致盆腔结缔组织炎,现腰骶部疼痛、盆腔下坠痛及痛经。

慢性子宫内膜炎:痛经较多发生于未产妇,但严重痛经者极少,可能由于内膜过度增厚,阻碍组织正常退变坏死,刺激子宫过度痉挛性收缩所致。

慢性宫颈炎:下腹或腰骶部经常出现疼痛,每于月经期、排便或性生活时加重。

盆腔炎性肿块炎性包块盆腔炎腹痛在月经期也会加重,但不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痛经明显。

子宫发育异常:有原发性闭经、痛经、不孕、习惯性流产、每次妊娠胎位均不正或难产等病史。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

子宫腺肌病:30岁以上的妇女,出现继发性、渐进性加剧的痛经为本病的主要症状。

子宫内膜息肉:出现月经失调,如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痛经等。

阴道血吸虫病: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过多及痛经,白带明显增多。

子宫肌瘤、卵巢肿瘤:肿瘤压迫或是合并其他子宫炎症导致的痛经现象。

三、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

(1)轻度:

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2)中度:

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3)重度:

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引起痛经的因素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3)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4)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5)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6)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

(7)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宫肌纤维使之收缩引起痛经。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妇女明显升高。

(8)子宫的过度收缩。虽然痛经患者子宫收缩压力与正常妇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压力约为4.9Kpa),但子宫收缩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发生因子宫过度收缩所致的痛经。

(9)子宫不正常收缩。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缩,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

(10)妇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子宫内放置节育器(俗称节育环)也易引起痛经。

(11)少女初潮,心理压力大、久坐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爱吃冷饮食品等造成痛经。

(12)经期剧烈运动、受风寒湿冷侵袭等,均易引发痛经。

(13)空气不好受某些工业或化学性质气味刺激,比如汽油、香焦水等造成痛经。

痛经预防:

 妇女由于经、带、胎、产的特殊生理现象,易于导致病邪的侵害而发生痛经。所以素日注意个人卫生保健,是预防痛经的有效措施。

(1)学习掌握月经卫生知识:

  月经的来临,是女子进入青春期的标志,然而有些女青年由于对月经出血现象缺乏了解,会产生不必要的恐惧、紧张与害羞等心理变化。这些不良的心理变化过度持久的刺激,则易造成气机紊乱,血行不畅而诱发痛经。因而女青年多学习一些有关的生理卫生知识,解除对月经产生的误解,消除或改善不良的心理变化,是预防痛经的首要问题。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是说要保持身体健康,就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饮食、起居、劳逸等要有节制并科学安排,方不致生病。妇女由于特殊的生理现象,在生活与起居、劳作方面必须要合理安排,有一定的规律。不宜过食生冷,不宜久居寒湿之地,不宜过劳或过逸等,尤其是月经期更需要避免寒冷刺激,淋雨涉水,剧烈运动和过度精神刺激等。

(3)积极做好五期卫生保健:

  五期卫生保健是指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卫生保健。在这五个时期,妇女抗御病邪的能力降低,易于导致病邪的侵害而发病。认真做好五期卫生保健,对于预防痛经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一些继发性痛经患者,往往是由于五期卫生保健不利而造成的。在这五期,无论是个人卫生,还是饮食起居,情志调养,劳动锻炼等,都要恪守一定的保护措施,方不致引起妇女病,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4)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

  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如汉代医学家华佗就早已认识到体育锻炼能促进血脉流通,关节流利,气机调畅,可防治疾病,从而创立了“五禽戏”,供世人健身运用。妇女经常地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对于预防和治疗月经期腹痛也是有好处的。

(5)积极进行妇科病的诊治:

  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是预防痛经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若行放环、通液术,以及妇科检查等,均应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这样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再则在行剖腹产、子宫切开术时,缝合肌层,缝线不要穿过子宫内膜,避免造成子宫内膜异位。关键是发现患有妇科病疾,要做到积极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

总之,预防痛经,要从月经初潮之前开始积极进行,直至绝经之后方可避免痛经的发生。特别是中年妇女,不要错误地认为自己没有痛经病就放松警惕,这一阶段多是继发性痛经的高发病阶段,必须注意个人卫生,正确采取预防措施,倘若发生痛经病后就要积极进行检查和治疗,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痛经诊断

病史不典型、盆腔检查不满意者,宜作B超扫描。盆腔检查无阳性体征,应用避孕药物或PGs合成抑制剂,有疗效者可诊断原发性痛经。如用药5~6个周期无效,则宜进一步作腹腔镜或宫腔镜检查,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粘膜下肌瘤等器质性病变。

痛经所提示的疾病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经期的腰痛可能是因为子宫后位或其它疾患所致。

2.经期发烧、下腹坠痛可能是患了盆腔炎。

3.正常经血呈暗红色,如果经血颜色为淡茶褐色,或气味发生变化同时体温升高和下腹痛,则可能患上了子宫内膜炎。

4.如果痛经越来越厉害、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则可能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食疗方  :

 

乌豆蛋酒汤:乌豆(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100毫升。将乌豆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具有调中、下气、止痛功能。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 

山楂桂枝红糖汤: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具有温经通脉,化淤止痛功效。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

姜枣红糖水: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姜枣花椒汤: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100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饮用,每日一剂。具有温中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并有光洁皮肤作用。

韭汁红糖饮:鲜韭菜300克,红糖100克。将鲜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烂取汁备用。红糖放铝锅内,加清水少许煮沸,至糖溶后兑入韭汁内即可饮用。具有温经、补气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并可使皮肤红润光洁。

山楂酒:山楂干3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将山楂干洗净,去核,切碎,装入带塞的大瓶中,加入白酒,塞紧瓶口,浸泡7~10日后饮用。每次15毫升。浸泡期间每日摇荡1~2次。有健脾、通经功效。适用于妇女痛经症。

山楂葵子红糖汤: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红糖100克。以上用料一齐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同煎或炖,去渣取汤。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和血悦色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症。此汤宜在月经来潮前3~5日饮用。

月季花茶:夏秋季节摘月季花花朵,以紫红色半开放花蕾、不散瓣、气味清香者为佳品。将其泡之代茶,每日饮用。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红花酒:红花200克,低度酒1000毫升,红糖适量。红花洗净,晾干表面水分,与红糖同装入洁净的纱布袋内,封好袋口,放入酒坛中,加盖密封,浸泡7日即可饮用。用法:每日1~2次,每次饮服20~30毫升。具有养血养肤,活血通经功能。适用于妇女血虚、血瘀、痛经等症。

该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相关的医生。

痛经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那么吃什么能缓解痛经呢?出现痛经后可以通过补充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适当饮酒和对证进行食物调理来缓解痛经。

 

1)、适当饮酒 


酒类能温阳通脉、行气散寒, 适当地喝些米酒、曲酒、酒酿、红酒等,可以通经活络,扩张血管, 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例如,将100克红花在400毫升白酒中泡一周,制作成红花酒,每天服用10毫升(可加少量红糖),可有温通经脉、活血之功效,适用于血瘀痛经者。

2)、补充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有维持生殖器官正常机能和肌肉代谢的作用,其含量高的食物有谷胚、麦胚、蛋黄、豆、坚果、叶菜、香油等,我们应适当多吃些这类食物。

3)、对证进行食物调理

根据痛经不同的证候表现,分别给予温通、化瘀、补虚的食品。寒凝气滞、形寒怕冷者,应吃些温经散寒的食品,如栗子、荔枝、红糖、生姜、小茴香、花椒、胡椒等。气滞血瘀者,应吃些通气化瘀的食物,如芹菜、荠菜、菠菜、香葱、香菜、空心菜、生姜、胡萝卜、橘子、橘皮、佛手、香蕉、苹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吃些补气、补血、补肾之品,如核桃仁、荔枝、桂圆、大枣、桑椹、枸杞子、山药、各种豆类等。

温馨提示:无论在经前或经后,我们都应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甘薯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因为便秘可以诱发痛经并增加疼痛感。

4).可以多吃豆类、鱼类等高蛋白食物,

并增加绿叶蔬菜,水果,也要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骨盆充血。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应忌食咸食。因为咸食会使体内的盐分和水分贮量增多,在月经来潮之前,孕激素增多,易于出现水肿、头痛等现象。月经来潮前10天开始吃低盐食物,就不会出现上述症状。

痛经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浓茶、柿子--妨碍铁吸收

茶叶中含鞣酸,它特别喜欢与铁离子结合,大大妨碍身体对铁的吸收,这在经期可不是好现象。柿子也一样,柿子中的鞣酸一点不比茶叶中的少。

2.含咖啡因的饮料--刺激神经,加重疼痛

含有咖啡因,可刺激神经和心血管,让你情绪紧张加重疼痛,或者导致经血过多,如咖啡、可乐、茶等经期应不喝或少喝。而温热的白开水是最安全、最舒服的选择。

3.碳酸饮料--影响营养摄入,降低身体抵抗力

有的碳酸饮料中含有磷酸盐,同样会妨碍铁的吸收。而碳酸氢钠遇到胃液后会发生中和反应,月经期间本来就食欲不振,如果影响饮食营养摄入,缺乏抵抗力,痛经会更嚣张。

4.啤酒、过量白酒—

影响经期的整体状态

酒精与B族维生素格格不入,身体缺乏B族维生素,会严重影响经期身体的整体状态。葡萄酒味辛甘性温,可以散寒祛湿,活血通经,可适当少喝一点。

5.奶酪类甜品—影响镁的吸收

芝士、黄油、奶油、酵母乳等甜食,最大问题是会影响到身体对镁的吸收,而痛经与体内缺镁也有关,镁能激活体内多种酶,抑制神经兴奋,镁缺乏可直接导致情绪紧张。

6.寒性海鲜--寒性食品,加重痛经

海鲜中的螃蟹和贝类都为寒性食物,如果你本就体寒,切忌不要在经期吃这些海鲜,以免加重经痛。

不孕症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