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其他,心理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青壮年
- 典型症状:秋季狂躁症 技术狂躁症
狂病症状诊断
1、有精神错乱、哭笑无常、妄语高歌、狂躁不安、不避亲疏、打人毁物等精神、语言、举止不正常状态。
2、有情志刺激、意愿不遂或脑外伤等诱发因素,或有家庭史。
3、排除药物原因所致者。 分型:
痰火内扰
1、精神症状:不协调性兴奋;思维联想障碍;矛盾情感;情绪易激惹;注意力涣散。
2、躯体症状:大便秘结、溲赤、面红目赤、喜食冷饮;舌红或绛、苔黄厚或黄腻;脉滑数有力。
气滞血瘀
1、精神症状:行为幼稚或愚蠢;思维破裂;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兴奋躁动。
2、躯体症状:周身不适,肌肤粗糙,面色晦黯,痛经、经闭,经少色黯或有血块;舌质紫或瘀斑,少苔,舌下静脉曲张淤血;脉涩或弦。
阴虚火旺
1、精神症状:病情迁延不愈或偶见冲动;幻觉、妄想;情感平淡偶伴激惹;思维联想障碍;孤独退缩。
2、躯体症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颧红,口干不渴;舌红无苔,或舌绛剥苔;脉细数。
狂病疾病病因
1、情志内伤情志过激,尤其是勃然大怒,引动肝胆木火上升,冲心犯脑,神明失其主宰。或突遭惊恐,触动心火,上扰清灵,神明无由自主,神志逆乱,躁扰不宁而发为本病。或肝火内盛,灼血为瘀,瘀血痹阻神明之主(心)、元神之府(脑),则神机失用,而发为本病。
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膏粱厚味之晶,酿成痰烛,复因心火暴张,痰随火升,蒙蔽心窍,神明无主;或贪杯好饮,里湿素盛,郁而化热,充斥胃肠,腑热上冲,扰动元神而发病。
3、先天遗传母腹中受惊而致虚,则神机紊乱;或禀赋不足和家族遗传,出生后突受刺激则阴阳失调,神气逆乱而引发本病。
总之,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和先天遗传是本病主要致病因素,而痰火瘀血闭塞心脑,阴阳失调,形神失控是其病机所在。其病位在心脑,与肝胆脾有密切关系。其病性初起多以实证为主,如痰火扰心;继则火热灼血为瘀,炼液为痰而多见痰结血瘀、瘀血阻窍;日久而多本虚标实,如火盛伤阴耗气,心肾不交等。
狂病预防
狂病预防、调摄的关键在调情志,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以及积极治疗情志为患之疾。护理着重在于配合治疗,防止意外,早日康复。
狂病鉴别诊断
1、癫病与狂病,均属精神失常疾患,这是共同特征。但癫病多静,狂病多动;癫病多喜,狂病多怒;癫病其脉多沉伏细弦,狂病其脉多洪盛滑数。
2、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又名“羊痫风”,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狂病为精神失常疾患,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与本病不难区分。
3、脏躁好发于妇人,其症为悲伤欲哭,数欠伸,像如神灵所作,但可自制,一般不会自伤及伤害他人,与狂病完全丧失自知力的神志失常不同。
4、谵语是因阳明实热或温邪人于营血,热邪扰乱神明,而出现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的重症。与狂病在症状表现上是不同的。
狂病饮食保健
1、狂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2、狂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