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脊疳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全身,脊柱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竹节脊柱 脊髓病变 脊柱弯曲 腰脊椎疼痛
  脊疳是指病人极度消瘦,致使脊骨突出似锯。为脏腑精气极度亏损之象,见于慢性重病患者。
典型症状:竹节脊柱 脊髓病变 脊柱弯曲 腰脊椎疼痛

脊疳症状诊断

脾疳;

又名疳积,多由喂养不当引起脾胃虚损,营养不良。初期面黄肌瘦、能食易饥、大便时干时稀、睡眠不安、多汗、爱俯卧。应以消疳健脾为治,可用肥儿丸、参苓白术散治之。

肝疳:

名风疳,多因肝经受热所致。症见眼涩痒、摇头揉目、面色表黄、多汗、下痢频多。治当清肝泻热,方用柴胡清肝饮。

心疳:

又名惊疳,多由心经郁热而致。常见面黄颊赤、壮热、烦躁、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盗汗或虚惊。治当清心泻热。方用心导赤汤加减。

肺疳:

又称气疳,多因郁热伤肺而致。症见咳嗽气逆、咽喉不利、多涕,或鼻下生疮、壮热憎寒等,治宜清肺泻热,方用泻白散加味。

肾疳:

又名急疳,多由伏热内阻,或由肾气不足所致。出现形体赢瘦,齿龈出血或溃烂、寒热时作、多汗、四肢无力等。治宜滋肾补脾,方用六味地黄丸主之。

脑疳:

指疳疾患者头部生疮,或毛发焦枯等局部病症。多因气血不足,或由于感染所致。应以治疳为主,并兼治其标。

眼疳:

是由疳热上攻于眼所形成,初起时,常先目部痒涩变赤红烂,继则眼泡肿痛,白睛生翳,渐渐遮满全眼,不时流泪,羞明畏光。治宜疏解肝火,用清泻肝经火热的肝汤主之。

鼻疳:

主要是由于疳疾毒热攻肝所致。因鼻是肝的苗窍,所以,发病的时候,大多鼻塞、赤痒疼痛、浸淫溃烂,下连唇际,咳嗽,呼吸短 ,毛发焦枯。治当清肺泻热,方选清金散加减。

牙疳:

主要是由于毒热攻胃所致。因牙龈属胃络,一旦毒火上发,所以牙龈变烂肿痛,甚则颜色紫黑,口臭出血,牙齿动摇脱落,严重的甚至穿腮蚀唇,病势危急。治宜泻其毒火。但此证必须胃强能食,才能胜任峻药,否则预后不佳。

蛔疳:

因生蛔虫日久而成的疳疾。患儿多形体赢瘦、精神不安,腹中作痛、皱眉多啼、呕吐清水、夜间磨牙、容易饥饿、嗜食异物。治宜先用使君子散,去虫去当治本。

疳泻、疳热、疳痢、疳肿胀、疳渴等均系疳患儿合并症,临证时当细审明辨,分别其表里虚实、标本缓急,随证施治。

脊疳疾病病因

宋?杨士瀛《仁斋小儿方论》:“脊疳者,虫蚀脊膂,身热羸黄,积中生热,烦渴下利,拍背如鼓鸣,脊骨如锯齿;或十指皆疮,频啮爪甲是也。”由于疳疾日久,消耗骨肉所致。

脊疳鉴别诊断

根据其临床特征,不难确诊。有据病形定诊的,如脑疳则症见头皮光急,满头诸疮,脑热如火,发结如穗,遍身多汗,腮肿囟高。脊疳,则见身热羸瘦,烦渴下利,拍背有声,脊如锯齿,频咬爪甲等。有据症状定诊的,如疳渴,则症见日间烦渴,饮水不食,夜则渴止。疳泻,则症见毛焦唇白,额上青纹,肚胀肠鸣,泻下糟粕等等。

此外,还有筋疳,则泻血而疲;骨疳,则喜卧冷地。外疳,鼻下赤烂,自揉鼻头,有疮不结痂,绕耳而生;内疳,目肿腹胀,利色无常,或沫清白,渐而消瘦。亦有辨其冷热肥瘦的,如初病者为肥热疳;久病为瘦热疳。

脊疳饮食保健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脑囊虫病,侏儒症,颅咽管瘤,脑血管瘤,脊髓分裂症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