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颅后窝血肿(后颅窝血肿)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颅脑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头痛 烦躁不安 昏迷 颅内高压 颅内压增高
  颅后窝血肿较为少见,由于后窝容量较小,为脑脊液经第四脑室流入蛛网膜下腔的孔道所在,并有重要生命中枢延髓位于其间,较易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颅内压急骤升高而引起小脑扁桃体疝,小脑扁桃体或血肿可直接或间接压迫延髓而出现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因此病情多急而险恶,应及早行手术以清除血肿,抢救脑疝,挽救病人生命。  颅后窝血肿除在时间上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血肿之分,在部位上也有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小脑内血肿及多发性血肿四种。通常因为出血来源和速度不同,脑损伤程度轻重各异,故临床表现亦有差别。急性血肿系指伤后3天内即出现颅内压增高、小脑和(或)脑干受压症状者;亚急性血肿为伤后4~21天出现症状者;慢性血肿则为22天以上出现症状者。
典型症状:头痛 烦躁不安 昏迷 颅内高压 颅内压增高

颅后窝血肿症状诊断

一、症状

1.多见于枕部着力伤 着力点处皮肤挫裂伤或形成头皮血肿,数小时后可发现枕下部或乳突部皮下淤血(Battle征)。

2.急性颅内压增高 头痛剧烈,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Cushing反应,出现呼吸深慢、脉搏变慢,血压升高等,亚急性及慢性者,可有视盘水肿。

3.意识障碍 伤后意识障碍时间较长,程度可逐渐加重。或有中间清醒期后继续昏迷。

4.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 小脑受累可出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伤侧肌张力减低等;脑干受累可出现交叉瘫痪,锥体束征,去皮质强直等。

5.颈项强直 一侧颈肌肿胀,强迫头位,为其特征性表现。

6.脑疝征 生命体征紊乱,呼吸骤停可较早发生。瞳孔可两侧大小不等,伴小脑幕切迹疝时可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

二、诊断

有枕部着力的外伤史,有颈项强直、强迫头位,Battle征,头痛剧烈呕吐等临床表现时,即怀疑可能有颅后窝血肿存在。由于此类血肿缺乏特有的临床征象,除了进行性颅内高压症状之外,多无明显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故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可拍摄X线额枕前后位(Towne氏位)平片,80%以上可见枕骨骨折和(或)骨缝分离,进一步需行CT扫描予以确诊,可显示高密度血肿影像,必要时需行MRI检查。

颅后窝血肿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颅后窝血肿中以硬脑膜外血肿最多见,常因枕骨骨折损伤静脉窦或导静脉而致,临床上以亚急性表现者为多。硬脑膜下血肿较少见,小脑内血肿罕见,多因小脑半球挫裂伤所致,常合并硬脑膜下血肿,预后不良。多发性血肿,以颅后窝血肿同时伴有幕上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硬脑膜下和(或)脑内血肿较多。

二、发病机制

颅后窝血肿主要见于枕部着力伤,常因枕骨骨折损伤静脉窦或导静脉而致,以硬脑膜外血肿多见,血肿多位于骨折侧,少数可越过中线累及对侧,亦有的可向幕上发展,形成骑跨性硬脑膜外血肿,当小脑皮质血管或小脑表面注入横窦的导静脉撕裂时,可形成硬脑膜下血肿,发病急骤,更易形成脑疝。

硬脑膜下血肿常伴有小脑、脑干损伤,出血主要源于小脑皮质血管或静脉窦及其导静脉撕破,多为单侧,病程发展急骤,预后较硬脑膜外血肿差。颅后窝血肿可直接或间接压迫脑脊液循环通路使颅内压升高而形成脑疝,或直接压迫脑干,从而使病人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病人生命。颅后窝血肿多因枕部着力的冲击伤而致,在对冲部位额极额底,颞极与颞底等部位易发生对冲性脑挫裂伤及硬脑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

颅后窝血肿预防

1、头位与体位

头部升高15?有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对脑水肿的治疗有帮助。为预防褥疮,必须坚持采用定时翻身等方法,不断变更身体与床褥接触的部位,以免骨突出部位的皮肤持续受压缺血。

2、营养

营养障碍将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和修复功能,使易于发生或加剧并发症。早期采用肠道外营,如静脉输入20%脂肪乳剂、7%氨基酸、20%葡萄糖与胰岛素以及电解质、维生素等,以维护需要,待肠蠕动恢复后,即可采用肠道内营养逐步代替静脉途径,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给予每日所需营养,超过1个月以上的肠道内营养,可考虑行胃造痿术,以避免鼻、咽、食管的炎症和糜烂。肠道内营养除可应用牛奶、蛋黄、糖等混合膳,配制成4.18kl/ral(1kcal/m1)井另加各种维生裹和微量元衰以外,也可用商品制剂,通常以酪蛋白、植物油、麦芽糖糊精为基质,含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配制成4.18kJ/ml。总热量和蛋白质,成人每日约8400kj(2000kcal)和10g氮的供应即可,有高热、感染、肌张力增高或癫痫时,须酌情增加。定时测量体重和肌丰满度.监测氮平衡、血浆自蛋白、血糖、电解质等生化指标.以及淋巴细胞计数等免疫学测试,以便及时调整热量和各种营养成分的供应。

颅后窝血肿鉴别诊断

CT扫描可鉴别血肿的部位、性质、第四脑室和脑干受压情况、幕上病变等。

颅后窝血肿饮食保健

一、颅后窝血肿血肿的食疗方:

1)川芎糖茶:川芎6克、茶叶6克、红糖适量,水煎川芎,取滚沸药汁沏茶,并调入红糖,代茶饮。

2)豆鼓黄酒汤:豆鼓15克加水 l小碗,煎煮30分钟,再加入洗净的葱须30克,继续煎煮50分钟,最后加黄酒50毫升,出锅,趁热顿服。

3)葛粉30克,白糖适量。取葛根若干,洗净后粉碎,水洗数次,去渣,沉淀后倒去上面清水,将沉淀物晒干,研成细粉,即成葛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