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接触砷及其化合物人群
- 典型症状:疱疹 丘疹 感觉过敏 毛发脱落 痤疮样皮疹
一、症状
皮肤接触了砷的粉尘后,可引起皮炎。皮损多发生于皱褶或湿润处,如口角、眼睑、腋窝、阴囊、腰部、腹股沟和指(趾)间。表现为毛囊性丘疹、疱疹、痤疮样疹等。主觉疼痛或刺激感,如不处理可形成顽固性溃疡。
长期接触砷尘,可引起皮肤过度角化,尤以掌、跖为明显,表现为多发性角化性皮疹,边缘清楚或弥散;还可于面颈部以及易受摩擦和皱褶部位,引起弥漫性或成片灰褐(黑)色色素沉着,或间以小片色素减退斑,有的可呈雀斑样表现。少数可引起毛发脱落,指甲可失去光泽和平整状,变薄且脆,出现l~2 mm宽的白色横纹(米氏线)。
长期吸入砷化物粉尘或气体,可致鼻咽干燥、鼻炎、鼻出血,少数甚至鼻中隔穿孔;可引起结膜炎、喉炎、支气管炎等,也可引起一般神经衰弱症候群。
周围神经炎的特征是皮肤感觉过敏和肌肉触痛。
在砷剂角化基础上,一部分可发生原位癌,或再并发内脏肿瘤,特别是肺癌。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接触砷化物多年以后。
二、诊断
接触砷化物后血液、指甲、毛发含砷量均增高,其意义尚待研究。尿砷测定有助于砷中毒诊断。
砷元素、砷矿石、砷化合物皮肤接触史,吸入砷化物粉尘或气体,长期使用砷化合物药品等。发生于皱褶或湿润处,如口角、眼睑、腋窝、阴囊、腰部、腹股沟和指(趾)间。表现为毛囊性丘疹、疱疹、痤疮样疹等。主觉疼痛或刺激感。就可诊断。
一、发病原因
皮肤接触了砷引起皮炎。长期接触砷尘,可引起皮肤过度角化。
二、发病机制
皮肤接触了砷的粉尘后,可引起皮炎。长期接触砷尘,可引起皮肤过度角化,长期吸入砷化物粉尘或气体,可致鼻咽干燥、鼻炎、鼻出血,皮肤感觉过敏和肌肉触痛。在砷剂角化基础上,一部分可发生原位癌,或再并发内脏肿瘤,特别是肺癌。
加强个人防护,包括操作时戴长橡皮手套,穿长统靴。用长围裙,戴防护眼镜、口罩等,避免接触因砷及其化合物污染过的空气,如果不慎有接触,应进行立即清洗处理,避免其对皮肤造成损伤。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加强个人防护,如戴橡皮围裙、手套、防护眼镜、口罩,穿靴子等。
2.饮食要注重清淡,味道爽口。新鲜蔬菜如青菜、大白菜、萝卜、胡萝卜、西红柿等,可以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利于机体代谢功能的修复。黄豆制品含优质蛋白,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促进皮肤修复。
3.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抽烟喝酒,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