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放线菌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胸部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脓肿 恶病质 皮窦道 皮肤出现硬块
胸壁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长期大剂量的青霉素治疗有一定疗效劢,如经抗生素治疗病灶缩小后,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应彻底,切除范围包括胸壁病变及原发火罐网的肺组织,必要时局部行肌瓣填塞。
典型症状:脓肿 恶病质 皮窦道 皮肤出现硬块
胸部放线菌病症状诊断
一、症状
胸部放线菌病常见于30~60岁男性,在胸壁上可见到特有的板样硬块,呈暗紫色,其中可见到局部软化形成的小脓腔,如破溃后形成小窦口,但临床阳性率低。慢性长期患者可导致恶病质和内脏淀粉样变,也可由胸壁侵及纵隔、食管、脊椎、心肌等周围脏器,预后不良。
二、诊断
在胸壁病变及脓液或痰内如查出类似硫磺颗粒样的放线菌菌块即可明确诊断。
胸部放线菌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呼吸道吸入放线菌,引起肺放线菌病,放线菌常寄生在人类口腔内,为条件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诱发此病。胸壁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如向周边波及可形成胸壁放线菌病。
二、发病机制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胸部放线菌病预防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胸部放线菌病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结核,肿瘤,肝脓肿,腰肌脓肿,骨髓炎,阑尾炎,真菌性足菌肿,葡萄状菌病,奴卡菌病等鉴别,溃疡性皮肤结核: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颈侧,腋下,胸部及腹股沟,皮损早期为黄豆大小的皮下结节,可移动,质硬,无痛,与皮肤粘连,继之出现干酪样坏死,破溃,形成瘘管,愈后留有萎缩性短痕,组织病理检查为结核性肉芽肿性改变。
胸部放线菌病饮食保健
多吃一些营养食物,主要还是以清淡的食物为主。
肺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