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洛博芽生菌病(瘢痕疙瘩样芽生菌病,罗伯菌病,罗伯芽生菌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有外伤者
  • 典型症状:淋巴结肿大 肉芽肿 结痂 结节
  洛博芽生菌病(Lobomycosis)又称为瘢痕疙瘩样芽生菌病,是由一种罗伯菌(Loboa loboi)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肉芽肿。
典型症状:淋巴结肿大 肉芽肿 结痂 结节

一、症状

本病开始可能有皮肤外伤,病原菌沿伤口进入皮肤,在侵入处产生结节,高出皮面,棕色或紫红色,表面光滑富有弹性,周围无红晕,损害常集中于一处。随着进一步繁殖,通过自身蔓延或自我接种,损害逐渐增大,自觉症状轻微,微痒不痛,类似良性肿瘤或瘢痕疙瘩,少数病例由于外伤,可有破溃渗液,表面结痂。好发于小腿、躯干和腰部,其他部位如耳轮、手臂、面颈和臀部亦有报道。偶可通过淋巴播散,导致附近淋巴结肿大,但黏膜、内脏和骨骼无累及。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和直接镜检作出诊断。

一、发病原因

罗伯菌有感染海豚的多个报道,提示其生活史包括腐生于有水的环境中。本菌人工培养尚待改进和动物接种产量很少。其致病性很低,感染可能与外伤有关。

二、发病机制

感染可能与外伤有关。病原菌沿伤口进入皮肤,在侵入处产生结节,高出皮面,棕色或紫红色,表面光滑富有弹性,周围无红晕,损害常集中于一处。随着进一步繁殖,通过自身蔓延或自我接种,损害逐渐增大,自觉症状轻微,微痒不痛,类似良性肿瘤或瘢痕疙瘩,少数病例由于外伤,可有破溃渗液,表面结痂。偶可通过淋巴播散,导致附近淋巴结肿大,但黏膜、内脏和骨骼无累及。

注意预防炎性细胞浸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无假性上皮瘤样增生及表皮内脓肿。GMS染色可清楚显示本菌为直径7~14μm(平均9.5μm)球状细胞组成的链,每个细胞皆与相邻细胞以细颈相连,可以形成支链。一些酵母细胞可存在于巨细胞及巨噬细胞内,但大部分是环绕在这些细胞周围。

主要与有类似临床表现的皮肤病鉴别,如疣、肿瘤、麻风(Hansen病)、变应性皮肤利什曼病、着色芽生菌病和副球孢子菌病。

1、洛博芽生菌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2、洛博芽生菌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少饮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酒类等,因为这些饮料激惹汗腺的分泌与排出,给表皮霉菌的易感性提供了有利的环境,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发物,戒烟酒。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结节性红斑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