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肺芽生菌病(肺酿母菌病,吉尔克斯病,支气管芽生菌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咳嗽 低烧 消瘦 食欲不振
肺芽生菌病又称吉尔克斯(Gilchrist)病或北美芽生菌病,是由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 Dermatitidis)或称北美芽生菌(blastomycosis North American)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及化脓性疾病,可侵犯身体的任何部位,主要累及皮肤、肺和骨骼。肺芽生菌也是一种双相型真菌,存在于土壤中。
典型症状:咳嗽 低烧 消瘦 食欲不振

肺芽生菌病症状

本病可分为原发性肺芽生菌病、慢性皮肤及骨骼芽生菌病、系统性芽生菌病和接种性芽生菌病4种类型。

原发性肺芽生菌病类似于肺结核或组织胞浆菌病,症状无特异性,某些病例极似原发性肺结核。多数可自愈,少数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甚至播散至全身。T细胞功能障碍者,感染常十分严重,难以治愈,易播散至多脏器并迅速进展,广泛的双肺浸润和脑膜播散发生率高是其临床特征。

1.本病为地方性真菌病,病人常有流行区的居留史。

2.实验室检查 多数病例通过涂片、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获得诊断。

(1)直接镜检:

血液、胸腔积液、痰液或其他分泌物的直接镜检是最简便而快捷的诊断方法,光镜下可见双壁圆形8~20μm大小的单芽孢子,芽颈较粗。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是建立诊断的良好方法,但需做PAS染色、六胺银染色等特殊染色。

(2)培养:

较易生长,但生长缓慢,常规的培养需数周。

(3)皮肤试验:

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尚无可供临床使用的抗原。

(4)血清学试验:

有补体结合试验、免疫扩散法和酶免疫测定法等方法,特异性高而敏感性较差。

肺芽生菌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皮炎芽生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丝孢菌目,丛梗孢科,亦为双相型真菌,在组织内为酵母型,在温室培养下为菌丝型。主要吸入感染。

(二)发病机制

吸入是主要感染途径,因此肺通常是原发感染部位。可播散至全身各脏器,主要侵犯皮肤和骨骼。偶尔可通过皮肤的接触而感染,引起接种性芽生菌病。肺部病变呈多形性,可出现从急性渗出性炎症到慢性增殖性炎症的各种病理改变,后者是本病的典型表现。

肺芽生菌病鉴别

注意与肺结核病、组织胞浆菌病、结节病、放线菌病、奴卡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肺芽生菌病饮食

肺芽生菌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饮食宜清淡为主,注意卫生,合理搭配膳食。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