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眼眶击出性骨折(眶底爆折,眼眶击出性骨折)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其他骨,眼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视力障碍 眼睑浮肿 皮下气肿 眼球不能随意动 复视
  击出性骨折又称眶底爆折。早在1889年,Lang首次报道一例由于眶底骨折引起眼球陷没和复视的病例,以后King(1944)又有报道,Smith(1957)正式命名击出性骨折(blow-out fracture)。
典型症状:视力障碍 眼睑浮肿 皮下气肿 眼球不能随意动 复视

一、症状

1、检查眼球上转运动,若患侧眼球不能向上转动,即可确定诊断。

2、眶缘触诊,有无阶梯状变形和移位。

3、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有参考价值。

4、下直肌牵引试验  结膜囊内表面麻醉,用眼科有齿钳从巩膜挟住下直肌肌腱,使眼球转动,如已被嵌顿,则眼球向上运动受限,可与健侧比较。

5、X线片有重要诊断价值,摄鼻颏位、鼻额位及侧位片,可发现下列病变:①上颌窦顶部有不正常的软组织影。②可见眶内组织脱入上颌窦顶部,呈悬滴吊床样阴影。③有时可见血液和眶底骨片突入上颌窦中。④眶底骨质缺损。

6、眶部CT扫描  轴位及冠状面CT扫描能清晰地显示骨折状态和眶内容物脱出程度,也可显示面部其他骨折,能为患者的伤情进行综合评价。

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眼睑肿胀,皮下瘀血,结膜下出血,皮下气肿及眶内气肿。

2、复视  为眼下直肌嵌顿于骨折缝隙所致。两眼向上看时出现此症,常于急性反应消退后出现。眼球向下移位也是引起复视的原因之一。

3、眼球下移  为眶内软组织坠入上颌窦内所致,用一线在眼前水平拉直,可看出伤侧瞳孔较健侧为低。

4、眼球陷没  早期因眶内水肿、出血,仅呈眼球突出,伤后数日反应消退方出现眼球陷没。主要因为眶腔增大和眶内脂肪疝入上颌窦所致,同时与眶内脂肪感染坏死、球后粘连以及眼外肌瘢痕缩短等晚期病变,也有重要关系。

5、眼球运动受限  常为眼球垂直轴运动受限,发生机理尚无定论。眶内压骤增学说认为是下直肌嵌顿于骨折部位所致。Koonreef(1982)根据解剖学研究认为,眼球运动障碍是因眼外肌周围结缔组织出血、肿胀,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Hammerschlag(1982)通过CT扫描分析发现,下直肌运动受限是因眶内容物脱出牵引肌肉使之扭曲而引起。

6、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  为眶下神经损伤所致。麻木范围为下睑、颊部、处翼和上唇。此症也发生于眶下缘骨折,并非击出性骨折所特有。约有半数患者麻木可在一年内消退。

7、视力障碍  发生率为20%~30%,原因有下列6种,须及时检查,作出诊断,抢球视力:

(1).角膜外伤,晚期可引起角膜白斑。

(2).虹膜破裂脱离,虹膜瘫痪,瞳孔散大、固定,晚期可引起青光眼。   (3).晶体脱位或半脱位,晚期可引起白内障。

(4).视网膜病变。

(5).视神经管骨折,视神经萎缩。

(6).眼球穿透伤,此伤为早期眶底修复的禁忌症,故应仔细检查,作出诊断,并予及时处理。

一、病因

据Crumley(1977)324例致伤原因统计,车祸占65%,拳击16%,钝器伤11%,跌伤6%,其他伤2%。

其发生机理如下:

1、眶内压骤增学说  眼前部受到钝器撞击,眶内组织向眶尖部挤压,眼内压急剧上升,压力传至眶壁,致眶壁薄弱处发生骨折,可使眶内软组织如眶周围脂肪、下直肌和下斜肌疝上颌窦内,并被嵌顿。

Cramer等(1965)根据外伤的轻重,将眶底骨折的伤情分为以下5种:

1)线型  无骨折片移位。

2)天窗型  移位的骨片常在内侧部保持连接,另一端突入上颌窦内,呈天窗状。

3)嵌板型  肌折成为多数碎片,致眶底下坠如吊床状。

4)凿开型  骨折片落入上颌窦内。

5)眶底全部脱离。

2、眶壁屈曲学说 1974年Fujino通过眼眶部力学模型实验提出此种学说,认为眶内压骤增不能立刻引起眶底骨折。作用于眶缘外力先使整个眶壁发生一过性变形屈曲,尔后造成骨折。影象诊断和眶内壁型骨折支持此种学说。作者认为,此学说实为眶内压骤增学说的延续,可以合二而一。

眼底从内向外是向下倾斜,故眶底最低处位于其前外部3mm的凹陷中。在眶各壁的前后径中此处最短,平均为47mm。眶底大部由上颌骨眶板和颧骨眶面组成,约占眶底内外各半。此外尚有一小部分为腭骨眶突。

在上颌骨眶板与颧骨眶极之间为眶下沟,向后与眶下裂相联,向前构成眶下管,其外孔位于眶下缘下方约4mm处,有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通过,故眶底骨折常发生颊部麻木。眶下沟接近眶下裂内侧1~3mm处骨壁最薄,为发生骨折的常见之处。

眼下直肌接近眶底,但至眶底前部则由眼下斜肌及眶内脂肪秘隔开,供给下直肌的神经由该肌中后1/3交界处进入其上部,故在多数眶底骨折病例中不易损伤下直肌神经,而只有下斜肌和下直肌受累。

眶内侧壁的筛骨纸样板最薄,为0.2~0.4mm,故眶底骨折常伴有眶内侧壁骨折。

一、预防

防止面部外伤。

一、鉴别

1.眶底骨折 ①单纯性眶底骨折,眶缘无损伤。②复杂性眶底骨折,有眶缘和面部骨折。

2.眼眶多形性骨折 ①线形骨折,涉及上颌骨和颧骨。②眶底粉碎性骨折,伴有面中部骨折。③颧骨骨折,额颧缝分离,眶底颧部向下移位。

眼眶骨折食疗方

三七炖乌鸡

食谱原料:

乌雄鸡1只(约500克),三七5克,酱油。

制作方法:

1. 乌鸡去皮毛内脏,洗净。

2.把三七切片,纳入鸡肚中。

3.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调味即可。

健康提示:

本膳适用于眼眶骨折者。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眼球突出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