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地方性克汀病(小儿地方性矮小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其他,甲状腺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婴幼儿
- 典型症状:缺碘 步态不稳 克汀病面容 颅面骨畸形 语言发育迟缓
一、症状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发育落后,聋哑,神经肌肉运动障碍。归纳为2种类型:
1.神经型 智力发育障碍,表情呆滞、按智力低下分类可有:
(1)白痴:神经功能发育完全停滞于婴儿时期。
(2)愚笨:有一部分能力和机械记忆,能生活自理,简单劳动,思维活动差。介于两者之间为痴呆,身材矮小,也可正常。聋哑,语言障碍,可有神经肌肉运动障碍,步态不稳,步态蹒跚。膝反射亢进,亦可减弱。病理反射阳性。甲状腺中度肿大,无明显甲状腺功能减低。
2.黏液水肿型 可有明显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状,有明显生长发育迟缓,及典型散发性克汀病面容。
二、诊断
地方性克汀病同样强调早期诊断,神经型者可缺乏临床典型的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状,仅表现为神经功能异常。早期诊断手段主要有以下4项:
1.来自流行地区 病人必来自缺碘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临床特点 有精神神经障碍,表情呆板,语言发育迟缓,听力障碍等。
3.甲状腺功能检查 应用于黏液水肿型,T4降低,TSH增高。
4.辅助检查 骨龄低下,头颅骨骺可见点彩样改变。
一、病因
一般认为是由于胚胎期缺碘,甲状腺素不足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不可逆性损害。一般认为本病纯属营养缺乏性疾病,机体对碘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是否有遗传性有待今后的研究。
二、发病机制
妊娠时母体甲状腺功能减低是地方性克汀病高发病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缺碘使母体及胎儿的甲状腺竞争性摄取有限的碘化物,结果同时影响母体和新生儿的甲状腺激素合成。某些地方性克汀病以神经型表现为主者就是由于胚胎早期严重的宫内碘缺乏损害神经细胞生长发育所致。某些黏液水肿型地方性克汀病则是在已存在的神经系统缺陷的基础上再加上甲状腺激素合成能力降低,提示甲状腺本身的正常发育也依赖碘元素。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均未得到证实。
地方性克汀病病理改变多种多样,无特异性。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脑重量减轻,萎缩,神经细胞多呈退行性变。甲状腺可肿大,正常或缩小。缩小者为滤泡小,分布不均,滤泡间纤维组织增生。
预防为主。应由政府大力推行碘化食盐消灭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亦随之消灭。孕妇妊娠末3~4个月可加服碘化钾(1%溶液每天10~12滴),或肌注碘油1次2ml。多吃含碘食物。
一、鉴别诊断
应与下列各病相鉴别:
1.脑发育不全 智力发育障碍,肌张力增高、膝反射亢进;血中T4,TSH水平正常,骨龄正常或稍落后。
2.散发性甲状腺肿 散发性甲肿是指患儿来自非地方性甲肿流行地区,非肿瘤或炎症等原因所致的甲肿,甲状腺功能正常。
3.耳聋-甲状腺肿综合征(Pendred综合征)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生后耳聋多伴哑,甲状腺肿可在儿童期出现,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或低下,过氯酸盐排泄试验常为阳性(常超过30%)。本病为先天性碘的有机化缺陷。血中碘酪氨酸增多,MIT/DIT及碘酪氨酸/碘原氨酸比例增高,尿碘不减少。
4.一般聋哑 无智力障碍,尿碘不减少,吸131I率不高,无缺碘或碘饥饿表现。
小儿地方克汀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海产品,如海带、紫菜、鱼肝、海参、海蜇、蛏子、蛤等,甜薯、山药、大白菜、菠菜、鸡蛋等也含有碘,均可适量多吃一些。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