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先天性膀胱颈挛缩(先天性膀胱颈部梗阻)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膀胱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中年妇女
  • 典型症状:夜尿增多 尿道瓣 慢性肾衰竭 尿频 膀胱残余尿量增多
  膀胱颈是指包括自尿道内口向尿道内延伸1~2cm的一段管状结构。膀胱颈部梗阻是指由于机械性或功能性原因,导致膀胱颈口缩窄或开放受限,从而发生排尿困难等梗阻症状。它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膀胱颈部梗阻是由于膀胱颈部的功能改变所致,而不是因为结构的改变。即在排尿期膀胱颈不仅不能开放,反而主动收缩。可能与交感神经的功能失调有关,继发性膀胱颈部梗阻是由于膀胱颈部继发某种疾病所致膀胱颈部挛缩或狭窄。常见于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颈部纤维化、膀胱颈部结核炎症等。
典型症状:夜尿增多 尿道瓣 慢性肾衰竭 尿频 膀胱残余尿量增多

     一、症状

膀胱颈部挛缩的主要症状是渐进性排尿困难。早期表现为排尿延迟、尿流无力、尿线变细、尿频、夜尿增多。后期出现剩余尿、急性尿潴留、充溢性尿失禁等。晚期可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等。

     二、诊断

有排尿困难、尿流变细病人,不论年龄、性别,均应考虑膀胱颈挛缩可能。询问病史,分析症状,估计引起狭窄的原因、梗阻类型和程度,行阴道或直肠指检,结合各项检查排除后尿道瓣膜、尿道狭窄、精阜肥大等梗阻因素,可明确诊断。

一、发病原因

1.先天性膀胱颈挛缩 多见于青少年,与膀胱发育时中胚层组织退化不良,括约肌增生肥大有关,以及先天性自主神经发育异常、膀胱颈神经肌肉结构不良,或先天性内分泌代谢紊乱,使膀胱排空功能障碍或膀胱逼尿肌与括约肌协同失调,膀胱颈继发增厚所致。

2.后天性膀胱颈挛缩 多由于前列腺炎、后尿道炎、膀胱三角区炎等慢性局部炎症使膀胱颈部纤维化及各类相关手术术后瘢痕挛缩所致。偶可见于膀胱结核和膀胱血吸虫病。亦与后天性内分泌代谢失调有关。

二、发病机制

挛缩的膀胱颈可有黏膜充血肥厚,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下层及肌层纤维弹性组织,肌肉组织和腺样组织增生。病变范围可包括膀胱颈部分、全部甚至包括膀胱三角区,使尿道内口向膀胱内突出,尤以后唇明显,使局部组织肥厚坚实,造成膀胱颈狭窄,下尿路梗阻,引起尿潴留、膀胱输尿管反流,进而上尿路积水,终致肾功能减退。同时可伴有泌尿系继发感染。在高龄女性病例,膀胱颈部黏膜可有鳞状上皮化生。

发病原因与膀胱发育时中胚层组织退化不良,括约肌增生肥大有关,故本病无直接的预防方法,建议性定期的体检,可以做到早发现,如果明确以后应积极的行手术治疗。同时注意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不要憋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本病的发生率。

1.尿道狭窄 多有尿道炎和尿道外伤史。经阴道指诊不能触及增生肥厚的膀胱颈组织。尿道造影示尿道狭窄。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示最大尿流率呈低下水平延长。尿流率接近最大时膀胱颈开放尚好。

2.神经源性膀胱 两者均有排尿困难,尿潴留,肾输尿管积水,肾功能减退。但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多伴有神经系统病变,常合并有双下肢运动障碍。直肠指检示肛门括约肌松弛。在增加腹压排尿时,尿流能成线。插导尿管或行尿道扩张可顺利通过。尿动力学检查示膀胱逼尿肌无反射,测压曲线呈一水平线。

3.女性尿道综合征 多见于已婚的中青年女性。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部分病人有排尿困难症状。于尿道外口处可见黏膜水肿、尿道分泌物,有时还可见尿道肉阜、尿道处女膜融合和处女膜伞等。尿动力学检查示膀胱过度活动、膀胱乏力、远端尿道缩窄和尿道压力增高。

先天性膀胱颈挛缩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膀胱结石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