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热烧伤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火警、高温工作者
  • 典型症状:免疫力降低 轻度烧伤 剧痛 水肿 皮肤坏死
  ldquo;烧伤rdquo;可由热水、蒸气、火焰、电流、激光、放射线、酸、碱、磷等种因子引起。通常所称的或狭义的烧伤,是指单纯由高温所造成的热烧伤,在临床上常见。其他因子所致的烧伤则冠以病因称之,如电烧伤、化学烧伤等。
典型症状:免疫力降低 轻度烧伤 剧痛 水肿 皮肤坏死

一、症状

热烧伤的病理改变,取决于热源温度和受热时间。此外,烧伤的发生和发展还与病人机体条件相关。例如:某些衰弱的病人用40~50℃的热水袋时,不慎即可造成Ⅱ度烧伤,与组织对热力的传导良不有关。又如:小儿烧伤的全身反应,常比成人受相同面积(占体表%)和浓度的烧伤后严重。

病理改变,除了高温直接造成的局部组织细胞损害,为机体的各种反应所致。烧伤后机体反应可能释出:①应激性激素,由于疼痛刺激、血容量降低等,儿茶酚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压素、醛固酮等释出增加;②炎症介质,由于伤处组织细胞受损或加以沾染细菌,缓激肽、补体碎片(C3a、C5a等)、组胺、色胺等释出;③花生四烯酸由於磷脂酶等作用,变为前列腺素(PG)、血栓质(TX)和白三烯(LT);④各种其他因子,如血小板活性因子(PAF)、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以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引起烧伤的局部炎症和全身反应。如用糖皮质激素、消炎痛等药物,可减轻机体反应,但只可适当使用,否则反可增加并发症。

为了正确处理热烧伤,首先要判断烧伤的面积和深度,还要密切观察创面变化和全身状态,应警觉并发症的发生。

一.烧伤的面积和深度 如上所述,这两个条件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1.面积的估计 以烧伤区占体表面积%表示。研究者曾提出几种估计方法。国内现有中国新九分法和手掌法,后者用小面积烧伤。

新九分法是将人体各部分别定为右干个9%,主要适用于成人;对儿童因头部较大而下肢较少,应稍加修改。

手掌法是以伤者本人的一个手掌(指并拢)占体表面积1%估计。

2.浓度的识别 按热力损伤组织的层次,烧伤分为1°、浅Ⅱ°、深Ⅱ°和Ⅲ°。

Ⅰ°烧伤:仅伤及表皮。局部呈现红肿,故又称红斑性烧伤;有疼痛和烧灼痛,皮温稍增高。3~5日可好转痊愈,脱屑而不留瘢痕。

Ⅱ°烧伤:深达真皮,局部出现水泡,故又称水泡性烧伤。①精选Ⅱ°者仅伤及真皮浅层,一部分生发层健存。因渗出较多,水泡较饱满,破裂后创面渗液明显;创底肿胀发红;有剧痛和感觉过敏;皮温增高。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愈后不留瘢痕,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皮肤功能良好。②深Ⅱ°者伤及真皮深层,尚残留皮肤附件。因变南的表层组织稍厚,水泡较小或较扁薄,感觉稍迟钝,皮温也可稍低。去表皮后创面呈浅红或红白相间,或可见网状栓塞血管;表面渗液少,但底部肿胀明显。若无感染等并发症,3~4周可愈,因修复过程中间有部分肉芽组织,故留有瘢痕,但基本保存了皮肤功能。

Ⅲ°烧伤: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深达皮下、肌肉、骨等。皮肤坏死、脱水后可形成焦痂,故又称焦痂性烧伤。创面无水泡,蜡白或焦黄,或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触之如皮革;甚至已炭化。感觉消失;皮温低。自然愈合甚缓慢,须持焦痂脱落,肉芽组织生长而后形成瘢痕,仅边缘有上皮,不仅丧失皮肤功能,而且常造成畸形。有的创面甚至难以自愈。

Ⅰ°烧伤容易识别。浅Ⅱ°与深Ⅱ°、深Ⅱ°与Ⅲ°的烧伤有时不易在伤后即刻识别。如作用于伤处的热力不均匀,不同深度的烧伤区之间可有移行部。表皮覆盖下的创面变化,一时未能看清。创面发生感染或者并发深度休克,可增加皮肤损害深度,致使Ⅱ°烧伤后损害如同深Ⅱ°,深Ⅱ°者如同Ⅲ°

二.烧伤严重性分度 为了设计治疗方案,特别是处理成批伤员时,筹组人力、物质条件,需要区别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我国常用下列分度法:

轻度烧伤:Ⅱ°烧伤面积9%以下。

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

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另外,临床上还常称呼小、中和大面积烧伤,以示其损伤轻重,但区分标准尚欠明确。故病历记载仍应明确面积(%)和深度。

三.局部病变 热力作用于皮肤和粘膜后,不同层次的细胞因蛋白质变性和酶失活等发生变质、坏死,而后脱落或成痂。强热力则可使皮肤、甚至其深部组织炭化。

烧伤区及其邻近组织的毛细血管,可发生充血、渗出、血栓形成等变化。渗出是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结果,渗出液为血浆成分(蛋白浓度稍低),可形成表皮真皮间的水泡和其他组织的水肿。

四.全身反应 面积较小,较浅表的热烧伤,除疼痛刺激外,对全身影响不明显。面积较大、较深的热烧伤,则可引起下述的全身性变化。

1.血容量减少 伤后24~48小时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成分丢失到组织间(第三间隙)、水泡内或体表外(水泡破裂后),故血容量减少,严重烧伤后,除损伤处渗出处,其他部位因受体液炎症介质的作用也可有血管通透性增高,故血容量更加减少。除了渗出,烧伤区因失去皮肤功能而蒸发水分加速,加重了脱水。

机体在血容量减少时,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降低肾的泌尿以保留体液,并产生口渴感。毛细血管的渗出经高峰期后可减少至停止,组织间渗出液可逐渐吸收。然而,如果血容量减少超过机体代偿能力,则可造成休克。

2.能量不足和氮负平衡 伤后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分解代谢加速,出现氮负平衡。

3.红细胞丢失 较重的烧伤可使红细胞计数减少,其原因可能是血管内凝血、红细胞沉积、红细胞形态改变后易破坏或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故可出现红蛋白尿和贫血。

4.免疫功能降低 伤后低蛋白血症、氧自由基增多、某些因子(如PGI2、IL-6、TNF等)释出,均可使免疫力降低;加以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灭作用也削弱,所以烧伤容易并发感染。

五.全身性反应和并发症 中度以上烧伤的严重性实际包含其全身反应和并发症,并发症甚至可使轻度烧伤病人发生危险。预防或减轻并发症,则可促使烧伤病人顺利或转好治愈。为此,必须重视烧伤的全身性反应和并发症的早期表现。

低血容量的表现,主要有口渴、唇干、尿少、脉率增快、血压偏低、红细胞比积增高等。如发生休克,可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出冷汗或肢端凉湿、脉搏细弱或触不清、血压明显降低或测不到、尿量甚少或导尿始能观测尿量、中心静脉压降低等。

烧伤容易并发感染,创面上的化脓易发现。坏死组织、焦痂下的感染和全身性感染,则可能被忽视。此时病人体温明显上升、白细胞及其中性百分率明显增多;但重病人的体温反可降低、白细胞可不增多或减少。应取创面分泌物和血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还要根据烧伤严重程序,监测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例如:对肾功能改变,除了计算每小时尿量,还要化验尿常规(含比重)、测定血/尿肌酐、血/尿钠等。对肺部改变,除了呼吸系统的理学检查,需要时摄X线胸片和血气分析等检查。总之,要及时发现和诊断烧伤的各种并发症,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一、病因

“烧伤”可由热水、蒸气、火焰、电流、激光、放射线、酸、碱、磷等种因子引起。通常所称的或狭义的烧伤,是指单纯由高温所造成的热烧伤,在临床上常见。其他因子所致的烧伤则冠以病因称之,如电烧伤、化学烧伤等。热烧伤是由热水、蒸气、火焰、电流等高温所造成的。

日常工作及生活时尽量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现场急救] 正确施行现场急救,为后继的治疗奠定良好基础。反之,不合理或草率的急救处理,会耽误治疗和妨碍愈合。

1).保护受伤部位 ①迅速脱离热源。如邻近有凉水,可先冲淋或浸浴以降低局部温度。②避免再损伤局部。伤处的衣裤袜之类应剪开取下,不可剥脱。转运时,伤处向上以免受压。③减少沾染,用清洁的被单、衣服等覆盖创面或简单包扎。

2).镇静止痛 ①安慰和鼓励受伤者,使其情绪稳定、勿惊恐、勿烦躁。②酌情使用安定、哌替啶(杜冷丁)等。因重伤者可能已有休克,用药须经静脉,但又须注意避免抑制呼吸中枢。③手足烧伤的剧痛,常可用冷浸法减轻。

3).呼吸道护理 火焰烧伤后呼吸道受烟雾、热力等损害,须十分重视呼吸道通畅,要及时切开气管(勿等待呼吸困难表现明显),给予氧气。已昏迷的烧伤者也须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此外,注意有无复合伤,对大出血、开放性气胸;骨折等应先施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急救措施:

热烧伤怎么现场急救?正确施行现场急救,为后继的治疗奠定良好基础。反之,不合理或草率的急救处理,会耽误治疗和妨碍愈合。

1).保护受伤部位

①迅速脱离热源。如邻近有凉水,可先冲淋或浸浴以降低局部温度。②避免再损伤局部。伤处的衣裤袜之类应剪开取下,不可剥脱。转运时,伤处向上以免受压。③减少沾染,用清洁的被单、衣服等覆盖创面或简单包扎。

2).镇静止痛

①安慰和鼓励受伤者,使其情绪稳定、勿惊恐、勿烦躁。②酌情使用安定、哌替啶(杜冷丁)等。因重伤者可能已有休克,用药须经静脉,但又须注意避免抑制呼吸中枢。③手足烧伤的剧痛,常可用冷浸法减轻。

3.)呼吸道护理

火焰烧伤后呼吸道受烟雾、热力等损害,须十分重视呼吸道通畅,要及时切开气管(勿等待呼吸困难表现明显),给予氧气。已昏迷的烧伤者也须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此外,注意有无复合伤,对大出血、开放性气胸;骨折等应先施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一、鉴别诊断

由火焰、高温固体和强辐射热引起的损伤称之为烧伤。烧伤是由高温、化学物质或电引起的组织损伤。烧伤的程度由温度的高低、作用时间的长短而不同。局部的变化可分为四度。烧伤时可见血液中的乳酸量增加,动静脉血的pH值降低,随着组织毛细血管功能障碍的加重,缺氧血症也增重。烧伤达全身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时则可有生命危险。

烧伤感染期的食疗方法

1.)能量

因存在超高代谢,烧伤患者的能量需要量显著增高。

2.)蛋白质

烧伤患者不仅要供给足够能量,还必须供给充足的蛋白,以纠正严重的负氮平衡。

3).微量元素

治疗中随着蛋白质的合成增加,钾需要量也相应增加,氮和钾必须同时补充,以促进氮有效作用。其他元素如锌、镁、磷、铁、铜、钙等,均应充足补给。

4.)维生素

烧伤后胃肠功

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衰竭,肺水肿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