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易激综合征,应激性结肠综合征,结肠过敏;结肠功能紊乱)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便秘型女性为主,腹泻型男性为主
  • 典型症状:腹胀 肚子疼 稀便 排便障碍 原发性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为一种与胃肠功能改变有关,以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胃肠道结构或生化异常的综合征,常与胃肠道其他功能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同时存在。
典型症状:腹胀 肚子疼 稀便 排便障碍 原发性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诊断

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腹部不适:常沿肠管有不适感或腹痛,可发展为绞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在排气排便后缓解。有些食物如粗纤维蔬菜、粗质水果、浓烈调味品、酒、冷饮等,可诱发腹痛。但腹痛不进行性加重。睡眠时不发作。

(2)腹泻或不成形便:常于餐后,尤其是早餐后多次排便。亦可发生于其余时间,但不发生在夜间。偶尔大便最多可达10次以上。但每次大便量少,总量很少超过正常范围。有时大便仅1~2次,但不成形。腹泻或不成形便有时与正常便或便秘相交替。

(3)便秘:每周排便1~2次,偶尔10余天1次。早期多间断性,后期可持续性而需服用泻药。

(4)排便过程异常:患者常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便急等症状。

(5)黏液便:大便常带有少量黏液。但偶有大量黏液或黏液管型排出。

(6)腹胀: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一般腹围不增大。

2.体征

 盲肠和乙状结肠常可触及,盲肠多呈充气肠管样感觉;乙状结肠常呈索条样痉挛肠管或触及粪块。所触肠管可有轻度压痛,但压痛不固定,持续压迫时疼痛消失。部分病人肛门指诊有痛感,且有括约肌张力增高的感觉。

诊断

诊断有肠道功能性疾病的症状,在排除各种可能的器质性病变后,可诊断为肠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诊断标准不统一,并不断修改。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为1992年罗马标准:

1、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超过3个月。

2、必须具备以下症状

(1)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具有下述特征:排便后缓解;和(或)伴有大便性状改变。

(2)排便不正常至少发生于25%时间,至少具有以下2种:大便频率改变(>3次/d或者<3次/周);大便性状改变(硬:团块(或)稀:水便);排便过程改变(排便费力或便急或排便不尽感);排黏液,伴随有肠胀气或腹胀感。

根据其主要表现形式,肠易激综合征可分为不同类型,一般分为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IBS-D)和便秘型(constipation-predominant,IBS-C)二大类,还有各种混合型。

肠易激综合征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IBS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精神、神经因素

IBS患者精神心理异常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普通人。有研究表明,精神紧张可以改变肠道的mmc,精神刺激对IBS病人比正常人更易引起肠动力紊乱。现代神经生理学认为IBS患者的肠道对于张力和多种刺激的敏感性增加。但这究竟是由于肠壁神经丛及其感受器或传入神经通路上的异常,还是中枢神经系统对肠道的调节异常目前还不明确。另外有研究发现应激可引起大鼠功能性结肠动力紊乱,同时发现应激后一些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增加,说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参与应激所引起的肠功能紊乱反应过程。以上精神、神经因素与IBS的关系,支持目前认为IBS是属于身心疾病类胃肠病的观点。


2.肠道刺激因素

肠道内某些因素可能改变肠功能,加重原有的肠易激综合征。这些刺激因素包括外部的食物、药物、微生物等,也可能包括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些内部物质。有实验发现腔内抗原激发致敏的鼠肠道可明显诱导鼠肠道收缩活动和产生腹泻。有分析认为,当某些刺激物多次作用于肠道时,可能改变肠道的感觉运动功能以及对于刺激的敏感性,从而使肠管产生&ldquo;易激性&rdquo;。有报道IBS病人回肠对灌注胆汁酸的分泌作用非常敏感,但可能未被诊断为胆汁酸吸收不良。短链或中链脂肪酸在吸收容量受限或在小肠内快速运转等的病人中可能到达右半结肠,引起右半结肠出现快速通过的高压力波,这些波极有效地推进结肠内容物并可能引起疼痛和腹泻。这些肠道刺激物在IBS中是诱因还是病因目前尚未定论。

(二)发病机制

       1.肠运动异常

IB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肠运动功能异常。有研究发现IBS患者空肠段丛集状收缩波(discreted clustered constrictions,DCCs)及回肠推进性收缩波(prolonged propagated constrictions,PPCs)增多,且与痉挛性疼痛一致。腹泻型IBS患者白天的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出现次数增多,周期缩短;在Ⅱ期和进餐后有较多的空肠收缩;结肠显示大量的快速收缩和推进性收缩;近段结肠快速通过且与大便的重量呈正相关;胆碱能刺激后降-乙状结肠多项动力指标增加。相反,便秘型IBS患者近段结肠通过时间延长,排空明显减慢;高幅推进性收缩减少;降、乙状结肠在基础状态下的收缩频率和收缩时间减少,对胆碱能刺激的反应性降低,与此同时近端结肠收缩时间的百分比却显著增加,表现为不协调性。肛管内压力升高,肛门括约肌对直肠扩张的反应性松弛迟钝。排便时外括约肌异常收缩,与IBS患者排便困难有关。


IBS动力异常不仅限于肠道,食管、胃、胆道均存在动力紊乱,以致有&ldquo;胃肠道哮喘(asthma of gut)&rdquo;之称。目前有关IBS动力的研究结果尚不完全一致,有些甚至得出相反的结果。说明IBS的动力紊乱是很复杂的,它不单是某一肠段动力发生某种异常,而存在着相互间的协调问题。

2.感觉异常

 IBS患者的腹痛阈值较正常人低,因此对标准的结肠扩张产生过度的感觉。这种感觉异常与丛集运动异常的协同作用是IBS患者出现痉挛性疼痛的主要因素。精神压力、焦虑加重患者结肠扩张时的疼痛感觉。相反,松弛状态下对肠扩张知觉减低。超常的直肠肛门感觉引起排便不尽感,甚至排便前的腹痛感。而直肠肛门的过度感觉又与直肠过度的反射运动相伴随。即排便不尽感刺激引起运动应答增强,从而导致排便频度增加,但不伴排便重量增加。

3.分泌异常

 IBS患者小肠黏膜对刺激性物质的分泌反应增强。结肠黏膜分泌黏液增多。

肠易激综合征预防

未病前的肠易激综合症的预防:

①适当参加文体活动,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②对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虾、蟹、牛奶、花生等尽量不食,辛辣、冰冻、油腻生冷食物及烟酒要禁忌。同时避免泻药及理化因素对肠道的刺激。饮食定量,不过饥过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本病多在思想负担沉重、情绪紧张、焦急、愤怒、抑郁等因素时发病。因此避免精神刺激,解除紧张情绪,保持乐观态度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已病后肠易激综合症的预防:

①少食多餐。腹泻患者应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食物;便秘者应食多纤维蔬菜、粗粮等,建立定时排便习惯。避免过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②本病一般无需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劳逸结合,可参加适当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本病精神护理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必须与家属互相配合,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根据检查结果,让患者了解本病的起因,性质及良好的预后,以解除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④本病一般不危及生命。但重要的是这些患者的慢性病症状,很易掩盖新发生的肠道恶性病变。为此,医者应随时提高警惕,注意对并发器质病变的早期发现。

在治疗和预防肠易激综合症时,需注意:腹泻患者应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为宜;而便秘患者除多饮水外,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并增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肠易激综合征鉴别诊断

       1.慢性细菌感染 多次粪便常规及培养有阳性发现,以及充分有效地抗生素系统性治疗,症状改善明显,可明确诊断。


2.慢性阿米巴痢疾 多次大便找阿米巴及甲硝唑试验治疗可明确诊断。

3.血吸虫感染 血吸虫疫区病人可作乙状镜检查,取直肠黏膜找血吸虫卵,或用粪便孵化法和其他方法加以鉴别。

4.吸收不良综合征 有腹泻,但大便中常有脂肪和未消化食物。

5.肠肿瘤 小肠的良性小肿瘤可发生腹泻和间歇性发作的部分肠梗阻。结肠肿瘤也可以出现类似肠道功能性疾病的症状。特别是对老年人应注意。可进行X线钡剂造影检查或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6.溃疡性结肠炎 有发热、脓血便等异常表现。经X线钡剂造影或结肠镜检查可以鉴别。

7.克罗恩病 常有发热、贫血、虚弱等全身症状。X线钡剂造影或结肠镜检查即可鉴别。

8.乳糖酶缺乏 乳糖耐量试验可以鉴别。乳糖酶缺乏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临床表现为吃乳制品后有严重的腹泻,大便含有大量泡沫和乳糖、乳酸。食物中去掉牛奶或奶制品,症状即可改善。酸牛奶经乳酸菌将乳糖分解,可供这类病人食用。

9.胃肠道内分泌肿瘤 促胃液素瘤可出现严重的腹泻和顽固的溃疡病,血清促胃液素水平极高,一般治疗无效。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也引起严重腹泻;血清VIP水平增高。

10.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出现腹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出现便秘。可作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检查以进行鉴别。

肠易激综合征饮食保健

食疗(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姜艾糖水

材料 生姜12克,艾叶9克,红枣6枚,红糖15克,白糖15克。

制作 用清水洗净生姜的污泥,去除姜皮,切成薄片备用。用清水洗净艾叶的粉尘备用。红枣用清水略泡后洗净,剥去枣核备用。以上各物准备就绪后,一同放进沙锅内,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煮,待温后饮食。

作用 本方对于阴寒内盛的腹痛较适宜。

姜归糖水

材料 当归15克,生姜15克,红糖15克。

制作 先用清水洗净当归,放在锅中,隔水稍蒸,使当归变软,然后切薄片备用。生姜用清水洗净沙泥,去除姜皮,切薄片备用。以上物品准备就绪,一同放进沙锅内,加进适量清水用中火煮,待温后饮用。

作用 本方适用于虚寒腹痛。

莲山粉

材料 莲子肉500克,淮山药500克,薏苡仁500克,芡实500克。

制作 先将莲子肉、淮山药、薏苡仁、芡实分别放进沙锅内,用文火炒至略焦黄,然后将各种药物分别放进打粉机内打成药粉,再将这四种药粉混和,用干燥的玻璃瓶装起。每次服用30克,用温开水调成稀糊状服食,每日数次。

作用 本食疗方适用于脾虚腹泻。

草决明蜂蜜饮

材料 草决明30克,净蜂蜜30克。

制作 先将草决明挑选,去除杂物,然后放进沙锅内微炒,将其打碎,再放进沙锅内,加进适量清水用文火煎。煎好后,取药汁,放入蜂蜜拌匀,早晚各服一次。

作用 本食疗方适合于阴津不足,肠燥便秘。

桂芪粥

材料 肉桂6克,黄芪30克,炙甘草9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 先用清水将黄芪洗净粉尘备用,大米用清水洗净备用。以上材料准备就绪后,将黄芪、肉桂、炙甘草一同放进沙锅内,加水600毫升,用中火煮20分钟,然后捞出药渣,将大米加入药汁中一同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匀,稍煮即可。

作用 本食疗方适用于虚寒性慢性腹泻。

焦米粥

材料 粳米100克。

制作 先用清水洗净粳米,然后将粳米放进沙锅内,用文火炒至焦黄色,然后加进适量清水,用文火煮成稀粥,待温后服食。每日可服2~3次。

作用 本食疗方适用于脾虚泄泻、消化不良。

患者吃什么好?

饮食中要增加食物纤维的摄入。无论腹泻还是便秘,补充纤维都有好处。纤维可加速食物的运动,使粪便变软,增加粪容量,因而使排便顺利。瓜果、蔬菜、谷类、玉米等食物中富含植物纤维,每日饮食中要有足够的蔬菜,如芹菜、白菜、油菜等绿色蔬菜,饭后要吃一些水果,如梨、柑桔、西瓜等。谷类、玉米等粗粮要与精米细粮搭配调剂。

饮食规律。1日3餐做到定时定量,不过分饥饿、不暴食暴饮,这样有利于肠道消化吸收平衡,避免因无节制饮食而致肠道功能紊乱。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

患者吃什么不好?

应限制产气食物的食用和饮用。产气食物进入肠道,肠道细菌分解产生的大气体,可使肠道扩张、肠蠕动缓慢,引起肠胀气、腹痛、便秘或腹泻。如咖啡、碳酸饮料、酒精以及豆类:甘蓝、苹果和葡萄等,都可成为产气食物,需少食、少饮为宜。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