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本病好发年龄为40~60岁
  • 典型症状:肚子疼 烦躁不安 胆管断裂 胆囊运动障碍 胆汁排泄受阻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又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泛指由阻塞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道感染,是胆道外科病人死亡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多数继发于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症。
典型症状:肚子疼 烦躁不安 胆管断裂 胆囊运动障碍 胆汁排泄受阻

一、症状

起病常急骤,突然发生剑突下或右上腹剧烈疼痛,一般呈持续性。继而发生寒战和弛张型高热,体温可超过40℃。常伴恶心和呕吐。多数病人有黄疸,但黄疸的深浅与病情的严重性可不一致。近半数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睡乃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同时常有血压下降现象。往往提示病人已发生败血和感染性休克,是病情危重的一种表现。体温升高,脉率增快可超过120次/分,脉搏微弱,剑突下和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如胆囊未切除者,常可扪及肿大和有压痛的胆囊和肝脏,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和右移,可达2~4万/mm3,并可出现毒性颗粒。血清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值升高,并常有GPT和r-GT值增高等肝功能损害表现。血培养常有细菌生长。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中有典型的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的三联症,即夏柯征(Charcot),以及病情发展中又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低血压等临床表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仅在少数病人,例如肝内胆管结石并发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因症状不典型,如无腹痛和黄疸等,有时会延误诊断。此时,可借助于某些特殊检查方法,如B超等作非损伤性检查,常可显示肝内或肝外胆管扩张、肝内多发性小脓肿,以及胆管内结石影,从而推断胆管内有梗阻性病变的存在,再结合临床表现来作出诊断。偶尔也可以通过PTC或ERCP等检查来辅助诊断。

病因

多数继发于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症,但胆管狭窄和胆管肿瘤等病变有时亦可继发此症,上述疾病造成胆管阻塞,胆汁郁积,以及继发细菌感染,致病菌几乎都来自肠道,经乏特壶腹或经胆肠吻合口的通道逆行进入胆道,细菌亦可通过血行或淋巴通道进入胆道,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克雷白菌,粪链球菌和某些厌氧菌。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肝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症的严重并发症,故该病的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肝胆管结石及胆道蛔虫的防治。

1、防治肝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的预防关键在于预防及消除致病因素。而已确诊为肝胆管结石的病人,则应高度警惕本病的发生,尤其在并发胆道感染时应更积极地防治。早期即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控制胆道感染。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手术,去除结石,通畅引流,从而达到预防AOST的发生。

2、防治胆道蛔虫症。蛔虫进入胆道后造成胆道不同程度的梗阻,使胆道压力增高,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可诱发AOST。另外,胆道蛔虫症也是肝胆管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治胆道蛔虫症是预防AOST的极其重要的方面。主要是注意饮水、饮食卫生,防治肠道蛔虫病。一旦确诊即行驱蛔治疗,如已确诊为胆道蛔虫症,则应尽快治疗。给予镇痛、解痉、控制感染,促使蛔虫自行从胆道退出。另外,可作十二指肠内镜检查,用圈套器将部分进入胆总管口的蛔虫套住拉出体外。治疗无效时方考虑手术治疗。

对于典型病例一般较易作出诊断,但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有溃疡病史,腹肌呈板状强直,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膈下有游离气体等可确诊。

2、膈下脓肿B超检查:可发现脓肿的部位和大小,CT检查能可靠定位,并可看出脓肿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3、急性胰腺炎血、尿淀粉酶或血清脂肪酶升高。B超检查可发现胰腺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大可与之鉴别,必要时可行CT检查进一步确定病变部位和程度。

4、肝脓肿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易于鉴别。

5、右下细菌性肺炎可通过其典型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检查确诊。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禁食高脂肪类和煎炸食品。烹调尽量少用动物油,可适量增加植物油,特别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腹膜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