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病(甲亢性肝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肝,甲状腺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消瘦 肝内淤胆 肝细胞坏死 胆红素升高 食欲不振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病是指甲亢本身引起的肝损害。临床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食欲不振、厌油、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流行病学:据有关前瞻性研究表明,76%甲亢病人用药前至少有一项肝生化指标异常。其中64.2%甲亢病人的ALP升高,36.8%有ALT升高。
典型症状:消瘦 肝内淤胆 肝细胞坏死 胆红素升高 食欲不振

    一、症状

黄疸、转氨酶升高、食欲不振、厌油、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无特异性表现。

甲亢自身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包括黄疸、肝酶升高、食欲不振、厌油、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由于无特异性表现,故应与病毒性肝炎、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鉴别,而这3种的肝损害的机制和治疗方法不同,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尤为重要。

1.甲亢伴肝炎与甲亢所致肝损害有以下几点区别

(1)与甲亢严重程度无关。

(2)消化系统食欲不振、厌油等肝炎症状明显。

(3)肝炎感染标记物阳性。

(4)抗甲状腺治疗无效等。

2.抗甲状腺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通常用排除法,即:

(1)临床实验室检查有肝损害的证据。

(2)用药与肝损害的时序性,即肝损害在用药之后发生。

(3)无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证据或自身免疫性肝炎。

(4)无慢性肝病的证据。

(5)未同时使用其他已知肝毒性药物。

(6)停药后肝功能好转或恢复。

(7)病理显示肝小叶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炎性浸润。

(8)重复使用相同的药物可再次引起肝损害。

     二、诊断

通常认为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肝损坏多见于用药后3个月内,PTU所致的肝损害以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为主,而MMI肝损害以肝内淤胆为主,即肝细胞和(或)胆小管淤胆,前者主要表现为转氨酶的升高,后者主要表现为胆红素升高。

一、发病原因

1.甲状腺激素的直接作用肝脏对甲状腺素的代谢、转化、排泄及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2.甲亢高代谢状态下导致肝细胞缺氧缺血。

3.肝脏能量代谢的障碍。

4.甲亢患者并发感染等。

二、发病机制

1.甲状腺激素的直接作用肝脏对甲状腺素的代谢、转化、排泄及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20%的T4与T3在肝内降解,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后,经胆汁排入小肠,长期过多的甲状腺素的转化代谢增加肝脏负担,同时可能会直接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

2.甲亢高代谢状态下,肝细胞耗氧量增加而肝血流却未相应增加,从而导致肝细胞缺氧缺血。

3.肝脏能量代谢的障碍,甲亢时体内各种代谢率增高,营养物质消耗增多,肝脏糖原分解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缺乏,加之病人胃肠道吸收功能失调,营养物质吸收减少,使营养补充不足而造成缺乏,使得肝脏自身的保护功能降低。

4.甲亢性心脏病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肝静脉淤血,加重肝损伤。

5.其他 甲亢患者并发感染,应激状态下均对肝脏产生不利的影响,或由于自身免疫反应而致肝损伤。

预防在先,定期随访,对先前有肝炎病史的甲亢患者用药前的肝功能检查是必要的。由于药物性肝损害大多发生在治疗的3个月内,所以在开始治疗的3个月内定期随访病人,监测肝功能,并告知病人如出现厌食、黄疸等类似肝炎症状,应立即就医。

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病无特异性表现,故应与病毒性肝炎、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鉴别。

饮食注意:三高一限: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限制碘的摄入。增加碳水化合物,适当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钾、钙、及磷等,限制食物纤维。应少吃粗粮、韭菜、绿豆芽等多纤维的食物。

病毒性肝炎,拉肚子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