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小儿合胞病毒肺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 多发人群:多见于婴幼儿,半数以上为1岁以内婴儿,男多于女
  • 典型症状:发烧 高热 喘息 呼吸困难 鼻翼扇动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简称合胞病毒肺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的间质性肺炎,多发生于婴幼儿。由于母传抗体不能预防感染的发生,因而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即可发病,有报道新生儿病毒性肺炎中RSV占10%~15%。国外偶有院内感染导致产科医院新生儿病房暴发流行的报道。
典型症状:发烧 高热 喘息 呼吸困难 鼻翼扇动

一、症状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其中半数以上为1岁以内婴儿,男多于女,其比例约为1.5~2∶1,潜伏期约4~5天,初期可见咳嗽,鼻堵塞,约2/3的病例有高热,最高可至41℃,但发热一般不是持续性的,较易由解热药退烧,高热时间多数为1~4天,少数为5~8天,约1/3病儿中度发热,多持续1~4天,多数病例的热程为4~10天,轻症病例呼吸困难,神经症状不著;中,重症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憋,口唇青紫,鼻扇及三凹征,少数重症病例也可并发心力衰竭,胸部听诊多有细小或粗,中音,叩诊一般无浊音,少数有过清音,1998年,首都儿科研究所对22例病原为A亚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特征作了初步的总结,发现患儿以幼婴为主,1~6个月龄婴儿占82%,男∶女为4.5∶1,发热一般低于38℃(54%),起病2天后即出现喘憋(64%),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两肺野斑片影(77%)和肺气肿影(64%)。

二、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特征作出初步诊断,目前可用免疫荧光技术或免疫酶技术作早期快速诊断有助于确诊。

一、发病原因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简称合胞病毒,属副黏病毒科,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 RSV在电镜下所见与副流感病毒类似,病毒颗粒大小约为150nm,较副流感病毒稍小,为RNA病毒,对乙醚敏感,无血细胞凝集性,在人上皮组织培养形成特有的合胞(syncytium),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可见胞浆内包涵体。合胞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最近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有2个亚型。A和B。

二、发病机制

合胞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2~8天(多为4~6天)。合胞病毒肺炎的典型所见是单核细胞的间质浸润。主要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宽和以单核细胞为主的间质渗出,其中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此外肺泡腔充满水肿液,并可见肺透明膜形成。在一些病例,亦可见细支气管壁的淋巴细胞浸润。在肺实质出现伴有坏死区的水肿,导致肺泡填塞、实变和萎陷。少数病例在肺泡腔内可见多核融合细胞,形态与麻疹巨细胞相仿,但找不到核内包涵体。Gardner(1970)解剖合胞病毒肺炎死亡病儿1例,用荧光抗体检查法检出大量合胞病毒,未见人球蛋白沉着,认为肺炎病变可能主要是合胞病毒对肺的直接侵害,并非变态反应所致。

合胞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常造成流行,文献报道医院内继发合胞病毒感染高达30%~50%。秋冬季气温起伏大,要预防呼吸道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同时,秋冬季十分干燥,空气粉尘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黏膜保持湿润。另外,避免去空气流通不好的公共场所,并适当补充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注意早期病人的隔离治疗。近年来对RSV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亚单位疫苗、活减毒疫苗、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等,均取得一定进展。

近十年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占我国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第1位,其症状与副流感病毒肺炎、轻症流感病毒肺炎及轻症腺病毒肺炎临床上几乎无法区别。重症流感病毒肺炎及重症腺病毒肺炎则高热持续,中毒症状及呼吸道症状重,临床表现远较合胞病毒肺炎严重。合胞病毒肺炎其临床症状与一般支气管肺炎有相似之处,与轻症腺病毒肺炎亦较难区别,确诊需结合病毒检查结果考虑。

1、吃高营养容易消化的饮食。主食可吃米饭、面条、馒头、面包等,副食多吃肉、鱼、蛋、家禽和豆制品。一般每日早餐加鸡蛋1只,午、晚餐各加肉类2-3两。

2、发高热、食欲不振可吃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包子、馄饨等。副食如肉糜炖蛋、肉圆、蒸鱼等,每2-3小时吃1餐,每日6餐。也可吃流质如牛奶、豆浆、米汤、麦乳精、藕粉、肉汤、鸡汤、炖蛋等,每日6餐。因流质供应热卡与营养素不足,故不宜长期采用。

3、多吃清热生津的瓜果,如梨、西瓜、黄瓜、冬瓜、荸荠、桔柑等。

4、忌食辛辣、过咸食物。

5、戒烟、酒。

心力衰竭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