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骨髓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老年人
  • 典型症状:血小板减少 食欲不振 恶性贫血 出血倾向 重度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细胞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其特点是骨髓呈现典型的ldquo;巨幼变rdquo;。细胞核发育障碍,细胞分裂减慢,与胞质的发育不同步,即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不平衡。细胞体积增大呈现形态与功能均不正常的巨幼改变。这种改变可涉及红细胞、粒细胞及巨核细胞,且细胞未发育到成熟就在骨髓内破坏,为无效生成。除造血细胞外,在更新较快的细胞,如胃肠道上皮细胞中也有类似的改变,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及伴有胃肠道症状。维生素B12缺乏时,除上述表现外,神经系统和髓质也常发生改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西方人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以缺维生素B12为主。我国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以缺叶酸为主。可能与营养条件、饮食结构及烹调习惯有关。另外本病除主要表现外,神经系统症状表现明显,主要为周围神经病变。但有少数人发生精神方面改变,智力低下,定向力消失,称为“巨幼性痴呆”。治疗方法以先用维生素B12后加用叶酸为妥。
典型症状:血小板减少 食欲不振 恶性贫血 出血倾向 重度贫血

一、症状

1.贫血

起病大多缓慢,特别是维生素B12缺乏者,常需数月,由于体内叶酸贮存少,在某些接触氧化亚氮者,ICU病房或血液透析的患者,以及妊娠妇女也有发生,临床表现为中度~重度贫血,除一般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活动后气短,心悸外严重贫血者可有轻度黄疸,可同时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患者偶有感染及出血倾向。

2.胃肠道症状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舌炎,舌面光滑,乳突及味觉消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及便秘偶见。

3.神经系统症状

发生于维生素B12缺乏,特别是恶性贫血的患者,主要是脊柱后,侧索和周围神经受损所致,表现为乏力,手足对称性麻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小儿及老年人常表现脑神经受损的精神异常,抑郁,嗜睡或精神错乱,叶酸缺乏时多表现为精神症状,其机制尚不清楚,部分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在贫血之前。

上述3组症状在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同时存在时其严重程度也不一致。

二、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血象呈大细胞性改变(MCV>100fl),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者占5%以上,或有6叶者)应考虑有巨幼细胞贫血的可能,骨髓细胞出现典型的巨幼性改变就可肯定诊断。

为进一步明确的是叶酸缺乏还是维生素B12缺乏,尚需进一步作下列各项检查:

1.如怀疑叶酸缺乏,应测定血清及红细胞叶酸水平,血清叶酸水平<6.81nmol/L,红细胞叶酸<227nmol/L,就可肯定诊断。否则,可再进行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测定。

2.如怀疑是维生素B12缺乏,应测定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如<74pmol/L,表示缺乏。进一步测定血清高半胱氨酸或甲基丙二酸以证实。为明确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有条件时可测定内因子阻断抗体,并进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3.在无条件进行上述各项实验时,可用试验性治疗达到诊断的目的。方法是给患者服用生理剂量的叶酸(0.2mg/d)或肌内注射维生素B12(1&micro;g/d)10天。如果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用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象和骨髓象会有改善和恢复。生理计量的叶酸(或维生素B12)只对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有效,对维生素B12缺乏者无效。用这种方法可以进行二者的鉴别诊断。

一、发病原因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

1.叶酸缺乏的原因

(1)摄入量不足:

如食物中缺少新鲜蔬菜,过度烹煮或腌制食物可使叶酸丢失。乙醇可干扰叶酸的代谢,酗酒者常会有叶酸缺乏。小肠(尤其是空肠段)炎症、肿瘤手术切除后,热带口炎性腹泻均可导致叶酸的吸收不足。

(2)需要量增加:

妊娠、哺乳、慢性反复溶血、慢性炎症、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白血病、恶性肿瘤等,叶酸的需要量都会增加,如补充不足就会发生叶酸缺乏。

(3)药物:

甲氨蝶呤、乙胺嘧啶、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及柳氮磺吡啶等均可影响叶酸的吸收。

2.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

 维生素B12的缺乏多与胃肠道疾病或功能紊乱有关。①摄入减少:绝对素食者和老年人、萎缩性胃炎容易有维生素B12摄入减少。由于维生素B12每天的需要量极少且可由肠肝循环再吸收,维生素B12缺乏的发生常需若干年后才出现。故由于膳食中摄入不足而致贫血者较叶酸为少。②内因子缺乏:主要见于恶性贫血患者和全胃切除术后。恶性贫血患者有特发性胃黏膜萎缩和内因子抗体存在,对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及胆汁中维生素B12的重吸收均有障碍,故易导致维生素B12缺乏。③回肠疾病或细菌、寄生虫感染、外科手术后的盲襻综合征等均可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④其他:如先天性转钴蛋白Ⅱ缺乏、长期接触氧化亚氮(N2O)均可影响维生素B12的血浆转运和细胞内的转变、利用。

二、发病机制

叶酸和维生素B12都有DNA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酶,如果缺乏,会导致DNA合成障碍。在脱氧尿嘧啶核苷(Dump)转变成脱氧胸腺嘧啶核苷(Dtmp)时,需要亚甲基四氢叶酸提供1个亚甲基和2个氢原子。如果叶酸缺乏,会影响上述生化反应的进行,影响DNA的合成。

维生素B12在使高半胱氨酸转变成甲硫氨酸的过程中,促使甲基四氢叶酸去甲基,转变成四氢叶酸、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可促使甲基四氢叶酸进入细胞内。四氢叶酸是叶酸参与体内各种生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亚甲基四氢叶酸是DNA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酶。故维生素B12缺乏直接影响叶酸进入细胞和各种生化反应。

维生素B12的第2个作用是:腺苷钴胺能使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变成琥珀酰辅酶A。如果维生素B12缺乏,大量的丙二酰辅酶A堆积,影响神经髓鞘形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当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时,细胞核中的DNA合成速度减慢,胞质内的RNA仍继续成熟,RNA与DNA的比例失调,造成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细胞体积大而核发育较幼稚。这种巨幼变也可发生在粒细胞和巨核细胞。巨幼变的细胞大部分在骨髓内未成熟就被破坏,称为无效造血。

1.叶酸的代谢 

叶酸亦称蝶酰谷氨酸,是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组成。属水溶性B族维生素,其性质极不稳定,容易被光及热分解破坏。人体必须从食物中获得所需的叶酸。食物中的叶酸为多谷氨酸盐与蝶酰结合的化合物,溶解度较低,需先经小肠分泌的谷氨酰胺羧基肽酶分解为单谷氨酸盐后,才能在空肠近端被吸收。人工合成的叶酸约80%可被吸收。叶酸在空肠吸收的过程中转变为N5-甲基四氢叶酸,通过维生素B12的作用,去甲基后成为四氢叶酸进入细胞内。单谷氨酸的四氢叶酸通过ATP合成酶的作用,再形成多谷氨酸盐,在肝细胞内贮存。人体内叶酸的贮存量为5~10mg,每天叶酸的需要量为200&micro;g。故当食物中叶酸缺乏时,短时间极易导致叶酸缺乏。叶酸及其代谢产物主要是从尿中排泄,胆汁及粪便中可有少量叶酸排出。胆汁中的叶酸浓度为血液中的2~10倍。排出后大部分可由空肠再吸收。

2.维生素B12的代谢

 维生素B12又名氰钴胺,亦属水溶性B族维生素,维生素B12在血液中的主要形式是甲基钴胺,在肝脏及其他组织内主要以腺苷钴胺的形式存在。人体维生素B12的来源亦靠食物。动物的肝、肾、心、肌肉组织及蛋类、乳制品中维生素B12含量丰富。食物中维生素B12在胃内先与R-蛋白结合,到十二指肠后,在胰蛋白酶的参与下,与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成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体,在回肠末端进入肠上皮细胞。由转钴蛋白Ⅱ转送到各组织,大部分贮存在肝细胞内。成年人体内有4~5mg的维生素B12,每天的需要量仅为2~5&micro;g。每天由尿中排除的维生素B12约为30ng。大量摄入维生素B12时,由尿中排出的量增多。在泪液、唾液及乳汁中会有少量维生素B12排出。少量维生素B12由胆汁排出,其中2/3由内因子自肠中再吸收。故除非是绝对的素食者或维生素B12吸收有障碍者,一般不容易发生维生素B12缺乏症。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预防

叶酸广泛存在于蔬菜、瓜果、肝、肾和奶制品中。成人每天饮食中的叶酸含量为50~数百毫克,叶酸对热和光敏感,在烹调时易受破坏。食物中的叶酸呈多谷氨酸盐,在胃肠道经解聚酶作用变为单氨酸盐,主要在空肠近端吸收。维生素B12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人类每天食物中维生素B12含量平均为5~30?g,而人体吸收量仅为1~5?g。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必须在胃内和内因子结合,形成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后,方可在回肠远端被吸收。应教育病人进食富含叶酸及维生素B12的食物,纠正偏食及不正确的烹调习惯。1996年2月美国食品管理局宣布,美国境内出售的大部分谷类主食都必须添加叶酸,以防止新生儿脊柱裂等先天性疾病。若孕妇摄入叶酸不足,婴儿出生时易患这种疾病。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

应和引起全细胞减少,大细胞性贫血、骨髓有巨幼样改变的疾病相鉴别。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饮食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精神障碍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