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泪腺多形性腺瘤(泪腺混合瘤)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青壮年
  • 典型症状:视力障碍 眼球不能随意动 眼球运动障碍
  泪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of the lacrimal gland)又称为泪腺混合瘤,是一种泪腺的上皮性肿瘤。其起源于有多向性分化潜能的上皮细胞,其间质成分为上皮化生的产物。本病是泪腺肿瘤中最多见的上皮性肿瘤,发病率约占泪腺上皮性肿瘤的49%~58%,泪腺窝肿瘤的25%,眼眶占位性病变的3%~5%。 泪腺的良性多形性腺瘤是由上皮和间质成分构成的良性肿块。现代观点认为这两种成分均来自上皮,故以往可称为的良性混合瘤,应以多形性腺瘤代替。此名称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所采纳。
典型症状:视力障碍 眼球不能随意动 眼球运动障碍

泪腺多形性腺瘤症状诊断

一、症状:

 1.多形性腺瘤多表现病程较长,常在1年以上。发生于20~50岁青壮年,无自发痛感。典型症状为泪腺区无痛性包块,缓慢增大。较少疼痛、复视。最常见的症状为单眼进行性眼球突出及眼球下移位,眶外上方可扪及硬性肿物,表面有正常泪腺时触诊有颗粒感,无触痛,不能推动。也可出现眼睑肿胀,少部分患者有上睑下垂及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肿瘤压迫眼球,产生散光、视力减退。眼底正常或可见外上部压痕(脉络膜视网膜皱褶)。

2.泪腺良性多形性腺瘤容易复发,复发后多数病变侵及广泛,甚至可引起骨破坏。尽管在组织病理学上仍为良性肿瘤特征,但其生物学行为的临床表现已为恶性肿瘤。复发的肿瘤可扪及眶上部呈结节状或不规则形,压痛。肿瘤也可向眼眶其他位置扩散,如眶上方、内上方甚至眼眶下部,远离原发位置。

3.根据单眼患者(20~50岁)发病缓慢,颞上眶缘无痛性肿块。CT显示眼眶颞上方类圆形密影,边界清楚,密度高,均质或不均质,可被造影剂强化,无眶骨破坏。B型超声显示肿物边界清楚、形状规则,内回声中等或较强,结合临床检查可以做出诊断。

泪腺多形性腺瘤疾病病因

一、症状:

  多形性腺瘤为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来源于涎腺上皮。肿瘤内除上皮成份外,还常有粘液、软骨样组织等。涎腺混合瘤好发于腮腺,其次为腭部及颌下腺。

二、诊断:

 下面以腮腺混合瘤为例叙述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泪腺多形性腺瘤预防

清淡的食物,忌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忌烟酒,发物,电脑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尽量不要疲劳用眼。

泪腺多形性腺瘤鉴别诊断

一、鉴别:

1.泪腺腺瘤:肿物大小中等,呈圆球形,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质韧可移动,增长缓慢,血管较丰富。彩超和CT扫描检查有助于诊断。血管造影可显示为与血管相似的特性。

2.泪腺淋巴细胞性病变:多发生于老年人,可单侧或双侧发病,类似炎性假瘤,病史较短,眶前部可触及实性肿物,有压痛,超声扫描显示病变区低回声、边界清楚、较少声衰减。CT显示颞上眶区病变范围较大、均质、密度高。

3.泪腺炎性病变:炎性假瘤常好发于泪腺,临床表现睑肿胀、疼痛、反复发作,有用激素治疗好转史。超声显示局部病变区(扁平形)低回声。CT扫描显示病变区呈半圆形或扁平形。常合并邻近眼外肌增厚或眼环增厚,病变常侵及睑部泪腺。

4.皮样囊肿:可发生于眼外上方泪腺区,临床上不易与泪腺肿瘤相区别,CT扫描多显示为低密度区域或内含低值区病变可向眶颅骨或颞凹扩展可见骨质凹陷。

5.其他泪腺区病变:泪腺囊肿、神经鞘瘤或肉芽肿少见。

泪腺多形性腺瘤饮食保健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上睑下垂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