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双眼上斜肌麻痹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麻痹 眼球垂直运动障碍 两眼上视障碍 眼肌麻痹 复视
  双眼上斜肌麻痹(bilateral superior oblique paralysis)是指双眼的上斜肌因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功能障碍。
典型症状:麻痹 眼球垂直运动障碍 两眼上视障碍 眼肌麻痹 复视

一、症状

    1.临床特征

(1)第一眼位可无或有垂直斜视:但垂直斜度较小。

(2)双眼协同运动不正常:表现为双下斜肌功能强,上斜肌功能不足,下斜肌功能过强的程度可不同,或仅表现单侧下斜肌功能过强。典型的双上斜肌麻痹则表现为双眼水平运动时,内转眼高于外转眼,交替出现垂直斜视。

(3)双侧Bielschowsky头位倾斜试验阳性:即头向任何侧肩部倾斜时,眼位均高;也可仅表现为单侧倾斜时眼位高,或双侧均阴性。

(4)常表现为V型斜视。

(5)有明显的外旋斜视:外旋度常大于10°~15°(有人认为8°~10°)。

2.临床分型 William E.Scott的分类较为繁杂,临床上不可能检查平均斜视度,崔国义根据上述分类及国内文献和临床经验提出如下修改意见:

(1)对称型:凡双下斜肌功能过强(2 ),上斜肌功能弱(2-),垂直斜度小(≤5△),有V征存在者即归为此型。

Ⅰ类:无自觉症状,V征在第一眼位到正上方眼位,斜视度≤20△,双Maddox杆检查有旋转斜视存在。

Ⅱ类:有自觉症状(旋转复视),V征存在于第一眼位到正下方注视眼位,斜度≤15△。

Ⅲ类:有旋转复视,V征存在于正上方到正下方注视眼位,斜度25△~40△。

(2)非对称型:凡一侧下斜肌功能过强(&ge;2 ),另侧下斜肌功能过强(<2 ),并伴有明显的垂直斜视、V征和代偿头位者即归为此型。

(3)隐蔽型:凡单侧上斜肌麻痹,经单侧手术后出现另眼下斜肌功能过强、上斜肌功能不足或反方向代偿头位即归为此型。

    二、诊断

双上斜肌麻痹临床上诊断并不难,但对于隐蔽型则有一定难度,主要根据以下标准诊断。

1.向左、右侧注视时,左右眼交替地垂直斜视(内转眼眼位高于外转眼)。

2.双侧Bielschowsky头位倾斜试验阳性。

3.多伴有V型斜视。

4.双眼下斜肌功能过强,双眼上斜肌功能弱或两者同时存在。

5.对单侧上斜肌麻痹,用双Maddox杆检查当外旋斜超过10&deg;~15&deg;时,应怀疑双侧麻痹。应作定期随访观察,观察时间1周~1年。

一、发病原因

双侧上斜肌麻痹的病因可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所致。

1.先天因素 主要为神经、肌肉的发育异常所致,如上斜肌部分或全部缺如。肌肉附着点移位等;滑车神经核发育不良等。但多表现为单侧性。

2.后天因素 由于滑车神经在颅内走行径路较长,易受炎症、肿瘤、外伤、血液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损伤。有资料统计后天性上斜肌麻痹性斜视的病因:颅内肿瘤及脑血管病变占10%,糖尿病及缺血性疾患占20%,头部外伤占40%,原因不明占20%。如滑车神经交叉于下丘脑水平的前髓帆部损伤则发生双侧性麻痹。

二、发病机制

与肌肉发育异常或者肌肉支配神经的麻痹有关。

后天性以预防原发疾病为主,先天性暂无预防方法。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饮食宜清淡,戒除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斜视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