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口腔灶性上皮增生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
  • 典型症状:丘疹 生长缓慢 剧痒的疣状结节 结节
  本病由Heck于1961年首先报道,1965年由Archard命名。其特点为口腔黏膜多发性高起性疣样损害,主要发生在印度、北美、南美和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常呈小范围局部流行,个别报道有家族倾向。
典型症状:丘疹 生长缓慢 剧痒的疣状结节 结节

    一、症状

多见于儿童,口腔内可见有多发、柔软、白色、散在的丘疹、结节和疣样损害,直径2~4mm,皮疹亦可互相融合,好发于唇、舌、齿龈及颊部,病程慢性,常可自然缓解。

    二、诊断

根据其多发融合丘疹性损害、发生部位及慢性进展特点,诊断不难。

一、发病原因

有些学者在皮损部位发现核内颗粒,其大小及形状与HPV相一致,且有人确定此病毒是HPV-1,但亦有人认为与遗传有关。现已确定本病的发生与HPV-13,32有关。

二、发病机制

现已确定本病的发生与HPV-13,32有关,而且此类病毒仅感染口腔。感染阴道和皮肤的病毒同样可感染口腔,HPV-6,11,16亦曾发现于口腔疣样病灶。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