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急性特发性心包炎(急性病毒性心包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纵膈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青壮年人群
  • 典型症状:稽留热 弛张热 食欲不振 胸骨后疼痛 呼吸困难
  急性特发性心包炎(acute idiopathic pericarditis)在国外居心包炎的首位,国内近年有渐增的趋势。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直接侵入感染或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
典型症状:稽留热 弛张热 食欲不振 胸骨后疼痛 呼吸困难

一、症状

    1.特发性心包炎起病前数天至数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过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及受寒可能为诱因。

2.发热是本病主要症状,可为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数天或数周。其他伴随症状有呼吸困难(因胸痛而避免较深呼吸的结果)、咳嗽、无力、食欲不振等。

3.约60%病人起病急骤,最突出症状为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常较其他心包炎剧烈,可为刀割样痛、压榨性疼痛或闷痛,多数病人疼痛在短时间内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极少数病人可无疼痛。

4.约25%合并胸膜炎或肺炎。疼痛多位于胸骨后及胸骨下部,可放射到颈、左肩、左肩胛、上腹部等处,咳嗽、呼吸、体位变动均能使疼痛加剧。

5.心包摩擦音是最重要的体征,约在70%的病人中可以听到,常在起病第1天即出现,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心包渗液一般为小量或中等量,很少产生严重心包压塞症状,很少需要心包穿刺抽除液体。

    二、诊断

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和急性胸痛的青年人及成年人伴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升高,应首先疑诊特发性心包炎。

特发性心包炎最有力的支持诊断,是在病初3周内病毒抗体效价升高为正常的4倍,很罕见能够在血中或心包积液中分离出病毒。有报道在30例肠道病毒感染患者中,放免测定特异性抗柯萨奇B族病毒免疫球蛋白IgM阳性率为49%,而正常受试者罕见阳性。另有报道,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可在心包组织中检测到DNA病毒抗原,如柯萨奇B族、埃可病毒等。

一、发病原因

除常见的柯萨奇B族病毒(Coxsackie virus B)和埃可病毒(ECHO virus)易引起急性特发性心包炎外,其他引起心包炎的病毒还有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脊髓灰质炎、水痘及乙肝病毒等。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引起急性心包炎同时并发严重的心脏压塞以及缩窄性心包炎。水痘可并发严重的病毒性肺炎和急性心包炎。支原体肺炎是成人的一个重要的非细菌性肺炎,也会引起心肌及心包炎。巨细胞病毒和其他不常见的病原体,可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引起心包炎。

二、发病机制

特发性心包炎可引起脏层与壁层心包膜的炎症,开始是多形核白细胞浸润,继之为淋巴细胞围绕小血管浸润,纤维蛋白沉积在心包间隙使心包表面粗糙充血。有些病例,炎症可引起浆液性、纤维蛋白性、化脓性以及血性渗出液。柯萨奇B病毒及埃可病毒均可产生化脓性渗液随着渗液的消退和机化,最后导致心包增厚形成缩窄性心包炎

1.应积极预防病毒感染,注重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2.急性期要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心包积液的增长情况,发现病情变化早期治疗。

特发性心包炎应与外伤性、化脓性、感染性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心包炎等相鉴别。对于老年患者在诊断病毒性心包炎之前,首先应除外急性心肌梗死、类风湿病、结核或肿瘤的可能性。

1、急性特发性心包炎的食疗方:

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鸡蛋、大豆等高蛋白质食品,注意饮食清淡,可进行适量的运动

2、急性特发性心包炎最好不要吃什么食物?

忌烟酒、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心包炎,缩窄性心包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