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心室静止(心室停搏)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心脏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心悸 心脏骤停 心源性晕厥 心脏猝死 脑缺血
  心室静止亦称心室停搏,是指房室交接区停搏合并室性停搏。此时心房有收缩,两心室的机械性收缩全部停止,心室静止时间通常为2.7s以上。心室静止短暂性者可引起心悸,稍长者可诱发晕厥或心绞痛,更长时可导致阿-斯综合征或猝死。持久者终将死亡。
典型症状:心悸 心脏骤停 心源性晕厥 心脏猝死 脑缺血

     一、症状

心室静止短暂性者可引起心悸,稍长者可诱发晕厥或心绞痛,更长时可导致阿-斯综合征或猝死。持久者终将死亡。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和心电图检查的特点可明确诊断。

一、发病原因

1.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房室交接区或心室的次级起搏点功能衰竭或严重低下时,可发生心室静止。此系心室静止最主要的原因,是二度Ⅱ型阻滞最危险的后果。如在束支传导阻滞时突然发生,常是对侧束支突然阻滞所致。

2.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剧烈呕吐、颈动脉窦过敏等引起者,阻滞部位常发生在房室结内。这类心室静止常是暂时的、缓和的。

3.4相阻滞。

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于窦性频率加快时发生心室静和阿-斯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1.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房室交接区或心室的次级起搏点功能衰竭或严重低下时,可发生心室静止。此系心室静止最主要的原因,是二度Ⅱ型阻滞最危险的后果。如在束支传导阻滞时突然发生,常是对侧束支突然阻滞所致。

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于窦性频率加快时发生心室静止和阿-斯综合征的产生机制可能是:

(1)房室交界区可能存在4相传导阻滞:当窦性频率加快时房室传导改善,但由于隐匿性传导仍不能进入心室,此隐匿性传导可侵入到房室交界区的起搏点,使之除极而未能下传心室。由于较快频率的窦性激动在交接区连续隐匿传导,致使房室交界区起搏点被连续抑制,故出现长R-R间期,导致阿-斯综合征的发作。

(2)窦性激动下传较深:可在希氏束或束支隐匿传导,使下级起搏点被抑制而未能发出激动,故长间歇亦无QRS波出现。

(3)心肌弥漫性病变:希氏束、束支和浦氏纤维的自律细胞静息电位负值增大或阈电位自零位飘移而使舒张期自动除极困难,自律性降低。

(4)下级起搏点处于“沉睡”状态,起动更慢。

1.饮食适宜,劳逸适度,心情舒畅。控制情绪。脾气暴躁,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诱发。

2.积极治疗原发病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合理使用有关药物。

3.戒烟。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两倍。多运动。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4.常吃果蔬者心脏病发作几率比少吃或从不吃果蔬的人低30%。与很少吃或从不吃油炸食品.

心室静止与心脏停搏(或称全心停搏)需鉴别,有下列不同。

1.心室静止发生在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基础上,而心脏停搏是发生在各种致命性心律失常、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临终期、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跳骤停、心室静止等。

2.心室静止在心电图上有房性P波(P波、P′波、F波或f波)而无房室交接区和室性QRS波,心脏停搏心电图上为持续2.7s以上的等电线(一条直线)。

3.心室静止有心房收缩而无心室收缩,心脏停搏则心房、心室均无收缩。但心室静止与心脏停搏两者的共同点是心室均无电活动(无任何QRS波),也无心室机械性的收缩,均导致血液循环的终止,因此将两者相提并论。它们是停搏中最严重的两种,有人主张将两者统称为心脏停搏。

心室静止的食疗方:

饮食清淡,多喝水,忌烟酒。辛辣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阿斯综合征,心绞痛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