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巯甲丙脯酸肾损害(卡托普利肾损害)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无尿 少尿 糖尿 蛋白尿 肾损害
  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on conversion enzyme inhibitor,ACEI)引起的肾损害是指由于应用转换酶抑制剂而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肾功能损害。ACEI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是安全、有效、可以耐受的,但有些患者因本身存在某些影响肾功能的潜在因素,如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血栓形成、孤立肾、移植肾等,在使用ACEI后可出现急性肾衰、肾小管间质病变等损害。
典型症状:无尿 少尿 糖尿 蛋白尿 肾损害

一、症状

1.肾脏表现

(1)急性肾功能衰竭:轻者表现为偶然发现的肾功能减退,无症状性血肌酐升高,升高幅度>100µ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可降低50%。在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特别是双侧肾动脉狭窄者,发生突然少尿或无尿,短期内肾功能急骤恶化,可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2)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为蛋白尿,一般小于2g/24h,肾性糖尿、皮疹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伴或不伴高脂血症及浮肿,可有高血压,肾活检为膜性肾病。

2.肾外表现 可有咳嗽、高血钾、尿钠升高等。

二、诊断

本病诊断应具备以下条件:

1.临床上有应用ACEI史。

2.短期内出现肾功能减退、蛋白尿或蛋白尿增加、肾性糖尿、尿钠增加。

3.突然发生少尿或无尿,短期内肾功能急骤恶化,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间质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者应疑及本病。

一、发病原因

ACEI所致肾损害之原因与临床医生未能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有关,患有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血栓形成,孤立肾以及使用ACEI剂量过大,均易增加肾损害的危险性。

二、发病机制

ACEI引起肾损害的发病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肾内血管紧张素Ⅱ可影响肾血管紧张度,引起入球及出球小动脉收缩,导致肾血流量减少,保证循环血量及维持血压,ACEI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使其作用降低,与入球小动脉相比,出球小动脉阻力降低更为明显,使肾小球血流量更为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损害,当肾动脉狭窄时,肾小球血流量降低,其肾小球滤过率依赖于出球小动脉的收缩来维持,当使用ACEI后,出球小动脉被扩张,肾小球滤过率急骤下降,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2.ACEI对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 可能与ACEI阻断了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某些关键酯酶的功能有关,或ACEI可能阻碍缺血后细胞的恢复,加重缺血后再灌注的细胞损害,从而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

3.过敏因素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可能与药物过敏后引起肾间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某些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释放有关。

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在用药前明确有无危险因素存在,如肾动脉狭窄、高血压肾硬化、肾动脉血栓形成,特别是严重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及孤立肾。若有上述情况,应慎用或禁用ACEI。

2.注意观察及时停药 在使用ACEI第1周中,应严密检测肾功能并查尿常规及血钾。一旦发现肾功能减退应及时停药,并在短期内复查肾功能。通常停药后可完全恢复。

3.积极治疗急性肾衰。

一、鉴别

1.原发性膜性肾病 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以肾病综合征为多见。在用ACEI前必须排除有无潜在的膜性肾病,并根据停药后反应来鉴别。ACEI所致者,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2.急进性肾炎 本病全身症状较重,以严重的少尿、无尿、迅速发展为尿毒症为突出表现。尿检可见大量红细胞或肉眼血尿,少量或中等量蛋白尿,尿比重一般不低。肾活检有50%以上的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可资鉴别。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致的肾损害 本病患者有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病史,在用药5~7天后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肾功能损害。肾活检见肾小球上皮细胞变性、空泡形成及坏死,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球基本正常。

1.饮食宜选用优质低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钾的食物。

2.忌吃盐,酱油,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芦柑、红枣、花生、杏、紫菜、海带、豆制品等,对肾都有一定的伤害。忌食辛辣和发性食物。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