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埃可病毒感染,肠性细胞致病性人类孤独型病毒感染,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感染)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飞沫传播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胸痛 疱疹 发烧 水肿 流感样症状
  20世纪50年代初在应用组织培养分离肠道病毒过程中,从健康人肠道内分离出一些毒株,对实验动物无致病性,仅在组织培养中产生细胞病变,称为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entero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 ECHO virus)简称埃可病毒。埃可病毒属于微小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个亚类,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与脊髓灰质炎和柯萨奇病毒相似。
典型症状:胸痛 疱疹 发烧 水肿 流感样症状

一、症状:

1.发热:埃可病毒是引起出疹性发热主要的病原. 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呼吸道感染也多见。

2.各种不同亚型的病毒可引起不同的症状表现:

埃可6、9、25~32型病毒可引起流行性胸痛;

埃可1~8、11~34型病毒引起可引起非特异性发热;

埃可1、4、6、8、9、14、19、22、25、30型病毒都可引起急性心肌炎和心包炎;

埃可4、7、20和25型病毒可引起流感样症状表现;

19、20型病毒在儿童中可引起肺炎;

9型病毒在成人中可引起支气管肺炎;

埃可1~4、6、7、9、11、14、16、18、19、30型病毒皆可引起类似于脊髓灰质炎的瘫痪性疾患;

埃可2~4、6、7、9、11、14、16、18、19和30型病毒均可引起脑炎症状类似于乙型脑炎。

埃可4、6、9、30型病毒尤为常见。

二、诊断:

夏秋季流行,以小儿居多,家庭中多人发病。近期内在本地流行改疾病在诊断上尤有价值。根据临床特征发热等和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查进行判定。

埃可病毒属于微小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个亚类,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与脊髓灰质炎和柯萨奇病毒相似。现在埃可病毒分为30个血清型,而不再是原来的34个血清型。主要原因是10型已归入呼肠孤病毒(reovirus),28型已归入鼻病毒,1和8型抗原性相同,34型是柯萨奇A24病毒的变种。可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加以区分14个型的埃可病毒,因为这些病毒可凝集人O型红细胞。并不是所有埃可病毒都对动物无致病性,如有些埃可病毒能引起猴子的脊髓灰质炎,埃可9型病毒对新生小白鼠可引起感染。

在儿童中病毒分离率尤高。在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受感染者超过90%。但在某些血清型中,则年长儿(5岁以上)的分离率较高。如埃可46、9、30型病毒在年长儿中分离率为40%~60%,在成人中为22%~34%。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感染后可获得同型病毒较持久的免疫力。

一、预防

重点是托幼机构和产房;特别注意怀孕的妇女,如果其患有肠道病毒性疾病,对新生儿有很大威胁。主保护婴幼儿。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来水宜煮沸后饮用;避免在污水中游泳。

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流行期间,减少集体活动,加强空气消毒。

1.风疹: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一般表现为夏季发病、无瘙痒、也无颈后和耳后淋巴结肿大;而风疹则是耳、枕骨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且主要发生于婴儿。

2.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一般表现是以腹泻为主要症状,一般不出现脱水症状且多见于婴儿;而轮状病毒性腹泻好发于秋冬季,它与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脱水症状均较明显。

3.柯萨奇病毒感染:分为A和B两类, A型感染儿童多见,临床表现主要特点为急性发烧、皮疹。脑膜脑炎伴有Guillain-Barré综合征和急性病毒性心肌病。

一、适宜食物

宜饮食清淡卫生为主,合理搭配膳食。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肠胃炎,心肌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